第22章(3/3)
这虽然会让刘彻感到极为不满,但既然距离极远、国威不能及,也只能暂且作罢。
怎么车令就把金马给敲碎了?
那是他的金马!
谁教的买卖不成,就损毁交易用的货物?
………
不仅他不理解,刘邦和刘启也无法理解。
刘邦不解,可以询问萧何。
萧何:“……臣亦不知。
”
他再怎么有才能,也不可能推测出数十甚至百年后的汉使为何有这种举动。
简直就像在挑衅大宛国。
【秦念:是吧,你也觉得这是汉使在挑衅吧?】
【刘彻:……】
刘彻继续沉默。
……这原来是挑衅吗?
不对,为什么要挑衅?
如此挑衅,岂不是之后也没得谈了?
没错,此时刘彻的想法还是汗血宝马太过珍贵,千金与金马亦不能购得。
如果秦念给不出可行的建议,他会考虑以更高昂的价格去换取。
………
秦念对汉使的作死行为有自己的看法。
按照《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张骞因凿空西域而功成名就,于是很多人都请求出使西域。
汉武帝认为西域太过遥远,不是多数人愿意去的地方。
于是不仅答应这些人的请求,还允许他们自行招募随行人员,且不问出身。
于是这帮良莠不齐的汉使出使西域,不仅经常会侵吞财物,还会“及使失指”——即做出一些使者不该做的事情。
汉武帝也是个天才,因为这些人熟悉西域,就动辄重判罪行来逼迫他们再度出使西域。
这些人也习惯了犯罪,反正再次出使赎罪就行。
于是就形成了出使西域-犯罪-重判-出使西域的抽象循环。
汉使们在西域动不动就犯罪,可想而知他们在西域是个什么作派,又是个什么名声。
甚至大宛事件的最初,就是汉使们在胡说八道。
“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大宛在贰师城有好马,藏起来不肯给汉使。
听听,这是人话吗?
随后汉武帝心动,派车令携千金与金马去换大宛马。
这车令有可能就是说出“匿不肯与汉使”的神奇使者,秦念有理由怀疑他跟汉武帝打过“必带回大宛马”这样的包票,才会交易不成就气急败坏。
其实秦念不认为他是故意挑衅,认为他更像是恼羞成怒。
如果是想碰瓷,车令就不会在砸了金马后离开大宛国。
不过不影响秦念为了迫害刘小猪,故意把这事说成是挑衅。
【秦念:车令的挑衅卓有成效,大宛命令东边的郁成国在路上截杀汉使,抢走了财物。
】
【刘彻:……他为什么要挑衅?】
刘彻虽然愤怒于大宛国和郁成国竟敢截杀汉使,但他还是不能理解车令的所作所为。
这时候他想到了那些官居丞相的“人才”。
难道他派出去的汉使也是这种“人才”吗?
………
看到汉使被杀,刘彻不应该先斥责大宛吗?
又偏离人设了?
秦念很快就在记忆中的史书记载里找出了合理的解释。
大宛截杀汉使一事传回长安,汉武帝大怒。
但他会派兵攻打大宛,是因为出使过大宛的人说大宛军事薄弱,三千汉军就可破大宛。
加上赵破奴领七百骑俘虏楼兰王的先例,汉武帝这才决定对大宛动手。
在“三千人”“七百骑”这种极具诱惑的数字面前,他给了李广利几万人。
可以说相当谨慎。
元狩四年的刘彻不可能因汉使被杀就要贸然进攻大宛。
因为他不清楚大宛的国力。
加上“汉使被杀”事件尚未真正发生,问“为什么挑衅”确实是更合理的反应。
【秦念:太初元年,也就是十五年后,你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六千骑与数万“郡国恶少年”攻打大宛,两年后因粮草不足败归,兵力只剩十之一二。
】
【刘彻:废物!】
秦念答非所问,但刘彻清楚秦念的答非所问往往是在为后文铺垫。
见李广利大败而归,又想起七万汉家儿郎被其葬送在匈奴,刘彻对他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秦念:重点是“贰师将军”啊,你是演都不演了,发起这场战争就是为了得到大宛马。
】
【刘彻:……】
刘彻的沉默,不是因为“想要大宛马”被揭露。
早在得知大宛马的优点时,他就丝毫没有掩饰对汗血宝马的势在必得。
他的默然,是将秦念此话与“挑衅”联系起来后,似是在指车令所为是受他指使。
交易不成就刻意挑衅,随后派兵攻打?
然后大败而归?
【刘询:不击破大宛,无以立国威,西域诸国将倒向匈奴,此为非战不可。
】
刘询本是想等刘弗陵辩言。
但刘弗陵迟迟没有说话,刘询迟疑片刻后还是出言辩解。
“你真的为阿父辩解了!”
刘弗陵欣喜不已。
没错,他正是询问刘病已后,得知只要他不说话,“刘病已”就会说话。
果真如此!
刘病已:“……”
他对不起长大后的自己。
………
见刘询之言,刘彻就知道大宛终究是为大汉所破。
所以大汉到大宛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
刘彻征战之心蠢蠢欲动。
但想到卫青和霍去病都需要修养,已经来到未央宫拜见的李陵年仅十五岁。
这心思也只能暂歇。
三年之后,李陵就有十八岁了。
【秦念:第二次攻打大宛,从敦煌出发的汉军就有六万人。
以举国之力为李广利保障后勤,这次成功击破大宛,得马而归,威震西域。
】
【刘彻:你是想说先攻破大宛,才能获得汗血宝马?】
刘彻狐疑。
他本该因“威震西域”而喜。
但秦念既然提了车令挑衅大宛一事,就必然有其后文。
秦念究竟想说什么?
【秦念:不先把人打服,人家为什么要把国宝给你?】
【刘彻:……】
此次的沉默,是刘彻发现车令所为的确有可能是受他指使。
那就只能说幸好第二次出征打赢了。
李广利虽然是废物,但还没有废到一无是处。
【刘弗陵:车令所为,不是受阿父指使。
】
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先后担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刘弗陵询问他之后,得知车令所为是他擅作主张。
汉使被截杀,阿父才被迫出兵。
至于“贰师将军”……
阿父确实想要得到汗血宝马。
但车令挑衅之举就是与阿父无关!
………
刘彻颌首。
刘弗陵是个好孩子。
先前出言辩解的刘询亦是。
【秦念:你如何确定此事?】
车令被截杀时,刘弗陵尚未出生。
秦念好奇刘弗陵的扮演者为什么这么笃定。
史书可没定论车令所为非汉武帝授意。
【刘弗陵:大司马大将军随侍阿父左右,他知道此事。
】
刘弗陵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按照史书的记载,霍光确实有可能亲耳听见汉武帝派车令出使时的具体要求。
那车令事件在这个群里的设定,就是并非汉武帝刻意为之。
但不影响秦念迫害刘彻。
【秦念:霍光……刘彻,你那边的霍光结婚了吗?】
这话题有点分散。
但秦念觉得没有问题,因为这是聊天群。
就是要各种发散才行。
霍光拆她的台,哪怕只是人设里的霍光,秦念也得报复一下。
………
刘彻不知道秦念又想说什么,但现在霍光已经到了殿下。
“臣尚未婚配。
”
霍光如实作答。
【刘彻:尚未。
】
【秦念:让他别和一个叫显的女子结婚。
】
【刘彻:显是谁?】
【秦念:没必要知道她是谁,霍光不跟她结婚,对两人都是好事。
】
刘彻大为好奇。
他已经知道霍光是托孤重臣,且有顶级文臣之能。
虽有明哲保身之私,仍可信可用。
被秦念点出,却是与婚事相关?
霍光思索片刻。
他虽然尚未婚配,但他的大兄是骠骑将军,有许多人想将女儿许配给他。
其中并没有名为显的女子。
霍光禀明陛下。
【刘彻:显做了何事?】
秦念道出此言,霍光就不可能与显成婚。
但刘彻还是好奇。
他仅存的顶级文臣,婚事竟然差到后世秦皇亲口否决?
刘彻做好这个问题违反规则的准备,却没有受到规则限制。
难道显所为发生在他执政时期?
………
“你的妻子是显?”
刘弗陵奇道。
“是。
”
霍光不知发生何事,他的妻子怎会为秦皇所知?
………
刘询时期的霍光同样不知道秦皇为何会提及内子。
但他的妻子显已是脸色惨白。
女医淳于衍浑身颤抖,引起了皇后许平君的侍女的注意,立即呼喊卫士。
【秦念:这不是你所在时期的历史事件,不能说。
】
刘彻疑惑。
先前非他所在时期的事物,都会被规则所阻。
问都不许问。
为何这显之事却能询问?
难道是因为显在此时已然出生,存在一定关联?
………
刘询担忧皇后的身体,即便因天幕之事召见部分重臣,也是在皇后附近的宫殿。
故而卫士很快就押着淳于衍来到此处。
【刘秀:显为东闾氏侍婢,若霍光已将其扶正,休之!】
【刘弗陵:竟严重至此?】
“传大司马大将军妻入宫。
”
刘弗陵要亲自询问显。
【朱元璋:毒妇,当诛!】
刘弗陵“嘶”了一声,撤回诏令。
不必问了。
毒妇。
天幕不能道以“谎言”,霍光之妻竟被后世传为“毒妇”!
此时的显瘫倒在地,不知发生了何事。
【刘彻:何至于此?】
刘彻极为好奇。
“毋婚”“休之”“当诛”,他倒是真想知道此女如何为后世诸多帝王所知。
【刘询:秦皇,多谢。
】
刘询脸色铁青。
若非天幕之故,他今日就将失去他的发妻。
“霍光,后世认为你是大汉忠臣,朕不杀你。
”
权衡再三,刘询终究没有问罪霍光。
他入继大统仅三年,朝中群臣心思各异。
霍光,是拥立他为帝之人。
此时倘若诛霍光三族,就是在自废手足。
“罪臣谢陛下!”
霍光重重叩首。
他是真的没想到,他的妻子竟敢与女医合谋,欲毒杀皇后!
“显为毒妇,腰斩弃市,其后徙边!”
霍光再度叩谢。
显之罪,可诛霍氏三族。
他的后代能够得以苟活,已经是陛下隆恩。
………
“病已,你为什么要谢秦皇?”
刘弗陵与刘病已面面相觑。
片刻后,刘弗陵肃容看向霍光:“你是休妻,还是由朕将其赐死?”
留名后世的“毒妇”显,或许谋害的是大汉皇室。
刘病已时期的皇室。
………
“赐死。
”
刘彻语气平静。
毒妇,极有可能谋害的是刘询时期的皇室。
他是放过了“将”会给匈奴练兵的李绪,但他绝无可能放过谋害大汉皇室之人。
不将其族诛,已经是刘彻最大的让步。
………
刘秀不言“当诛”,是在乎民心。
武帝先前放过李绪,他身为汉室皇帝,就不能于天幕之上公然将显定死罪。
他道出显的身份,就是想让显所在时期的汉皇处置她。
倒是没想到后世朱元璋竟会道出他之所想。
秦念之言,则分明是想要放过显。
倒也不奇怪。
这位秦皇崇法,且认定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秦念:那你说说涉何出使朝鲜一事。
】
【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