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3)
“果然还是逗刘彻更有趣。
”
秦念不得不感慨。
刘邦实在太滑头了,脸皮厚比城墙。
秦念怀疑哪怕是把“分一杯羹”拿出来嘲讽他,也照样破不了防。
其实她本想说一下“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这件事——
萧何自污名节后,刘邦非常高兴。
于是萧何趁机请求刘邦允许百姓进上林苑耕种,结果刘邦勃然大怒,立即把萧何下狱。
理由是李斯当丞相时,会把功劳归于始皇帝,罪名归自己。
而萧何却反过来,这算是“自媚于民”,所以刘邦要治罪于他。
神一般的媚民。
这已经很离谱了。
后来刘邦在他人的劝说下放出萧何,等萧何光着脚入宫请罪时,还阴阳怪气地说:
“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
——你为民请苑,我不允许,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昏君,而你是贤相。
我故意把你关起来,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的过错。
对此,秦念只想说:
“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她知道说了也没用,刘邦油盐不进,真拿出来说,只会被刘邦一句“必不再犯”堵回来。
这样反倒显得她落了下风。
【刘邦:某还有寿数几何?】
秦念正思考怎么在刘邦的话题水时长,却见刘邦已经主动搭话。
看着这句话,秦念怔愣了一下。
她对汉高祖有喜爱,但没有到三位千古一帝的地步。
因不平于韩信的遭遇,对刘邦还有些偏见。
但在此刻,秦念感受到了汉高祖的人格魅力。
刘邦不是百战百胜的将军,史书上多次记载他战败后逃跑的事迹。
也不是礼贤下士的皇帝,经常辱骂重臣,骂到张敖的宾客都看不下去,想要刺杀他。
同样算不上爱民如子,见萧何为民请愿,他都要阴阳怪气“为民请苑”。
但见到这个谈及生死时的“某”字时,秦念想起了刘邦重病时拒绝医治的那句话:
“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不是朕,是吾。
骂走名医后,还赐金五十斤。
未被权势所迷的皇帝极其罕见,连李世民都不能如此平静地对待生死。
但刘邦做到了。
如今的“某”,应是扮演者对刘邦的解读:
在面对有求于对方的同等地位的人时,刘邦有可能会表现得“谦卑”。
群内果然都是能人。
【秦念:两年后病逝。
不去平叛,不为流矢所中,应该能活得更久。
】
刘邦所处的时间点太晚了,秦念才会烦恼于如何水时长。
她总不能把刘邦早就知道的事情说一遍,这显然属于“异常”。
也不能以给祖龙剧透作为借口,因为很多事在祖龙知道刘邦会反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会再发生。
至于刘邦的时间点为什么这么晚——
或许是因为在此之前,刘邦时期没多少意难平。
属于刘邦的意难平,也许就是晚年时削平诸王,杀了太多他本不想杀的人。
其中最明显的是彭越。
没有吕雉的阻拦,刘邦是真打算放过彭越。
可在改变主意决定诛杀彭越后,却狠心到将彭越剁成肉酱,分送诸侯以示威吓,以此逼反英布。
期间究竟是怎样的心路历程,史书不会记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