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3/3)
到东阿,章邯包围东阿城。
】
【秦念:项梁携项羽、刘邦支援东阿,章邯败退。
】
刘邦再度提心吊胆。
此后项梁派遣他和项羽攻打城阳县,攻下后……屠城。
【秦念:项羽刘邦追击到濮阳县,章邯再败,退入濮阳城。
】
刘邦缓了口气。
果然,只要不得罪秦念,他就不会刻意提起这些过错。
屠城在秦末虽然普遍,但黔首必然惧且恨。
当初韩信论述还定三秦之计,就提到项羽坑杀秦卒、屠戮咸阳,关中百姓皆恨项羽以及他所封的三王。
………
章邯从没有像现在这般希望任何人都不要注意到他。
从后世秦皇定论他是顶级武将开始,大秦所有武将都对他生出敌意。
若是连胜还好。
这般连败,结果就是看向他的目光都如刮刀一般。
【朱棣:刘项攻濮阳不下,转而攻城略地至雍丘,刘邦麾下将领曹参斩杀李由。
】
因父皇与秦念的争执,朱棣不介意给秦朝添点堵。
李由是李斯的长子,也是始皇帝的帝婿。
朱棣还想借助李由引申至李斯之死,可惜被天幕视为违规。
………
李斯脸色骤变。
他的长子死在曹参手中?
尚未及冠的曹参:“……”
他知道天幕此次话题结束后,他就该收拾行李,等着被“护”至咸阳。
萧何是和刘季一道入关,不同点是刘季为“被捕”,坐的囚车。
而萧何是“被护”,坐的马车。
曹参已经看到了灰暗的未来——
是谁还什么都没做,就已经得罪了大秦的重臣?
后世秦皇说大王没有辜负有功之臣,可也没说臣子建立功绩之前能得其庇护。
不然韩非是怎么死的?
坐在囚车中的刘季眯了眯眼睛。
这朱棣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刘邦:李由勇将也!镇守荥阳城时,吴广不能攻下;雍丘之战实为项羽过于神勇,故不能敌!】
刘邦立即替李由说话。
顺带把李由兵败之事归功于项羽。
这也是事实。
项羽作战向来身先士卒,曹参能够斩杀李由,那是因为李由率领的秦军已被项羽冲溃。
年轻的刘季与曹参,他刘邦只能帮到这里了。
………
项羽是谁?
项梁观所有子侄,最终目光落在项籍身上。
若论神勇,项氏一族中由以项籍为最,即便他此时年仅十二岁。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为了纪念阿父项燕,他极有可能为项籍取字为羽。
但项梁没有将这个猜测说出来。
早在他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时,他就想要带族人逃离栎阳县。
然而县城已然戒严,任何人不得出入。
项梁知道,县令这是在等候嬴政派遣军队前来镇压县内迁徙而来的六国遗族。
他此前也联系了很多有反秦之意的六国遗民,但都拒绝同他一道武力攻破城门。
比起拼死袭击戒备森严的城门,再面临始皇帝嬴政借助天幕一言可令天下搜捕他们的局面,这些遗民更愿意去相信秦念所说的“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那似乎是更有希望活下去的路。
项梁只觉森然。
难道早在十日前,秦念在与刘彻交谈时,就已经猜到现在的局面了吗?
【秦念:与此同时项梁攻下了定陶,骄傲自满。
而章邯等来援兵,趁着夜色袭击定陶,大败楚军诛杀项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