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12章

第112章(1/3)

秦念见过一种说法:殉葬制度是朱允炆制定,不是朱元璋所愿。

     但朱元璋曾让秦王朱樉那个倒霉的正妃殉葬:“樉薨,王妃殉。

    ” 《太祖皇帝钦录》记载,朱樉“听信偏妃邓氏,将正妃王氏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

    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静,有同幽囚”。

     王氏被幽囚多年,那么朱樉犯下的罪行、以及他被人毒死都与她无关,她就是殉葬制度下的无辜被害者。

     《明史》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这些被迫殉葬的宫人,其家族在朱允炆、朱棣时期都得到优厚抚恤,被称为“太祖朝天女户”: “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

    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至英宗遗诏始罢之。

    ” 如果是朱允炆制定这种殉葬制度,朱棣及其后代没理由沿用。

     还有一种说法:殉葬制度是蒙元遗毒。

     但延续遗毒,同样是朱元璋的过错。

     【朱元璋:……】 朱元璋张口想要为自己辩解,却是说不出什么话。

     “为什么要用活人殉葬?” 只是“活人”一词,就是对他最尖锐的质问! 【秦念:秦国早在秦献公即位时就明令废除人殉,拿活人殉葬的明朝皇帝——你们这群胡亥究竟是哪来的脸,敢指责大秦是暴秦?】 秦献公即位时明令“止从死”,这是华夏史书中首次以国家法令废除人殉。

     始皇帝陵的殉葬应该是胡亥所为。

     毕竟兵马俑虽然劳民伤财,却也表明始皇帝以人俑代活人的态度。

     史书没有记载嬴政要求活人殉葬,《史记》的记载是: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

    ” 【朱元璋:……】 嬴政笑意全无。

     “一群胡亥”。

     换言之,胡亥在以活人殉葬。

     愚不可及! 【朱允炆:皇祖父只是以无所出的妃嫔殉葬!不曾危及百姓!】 【秦念:哦?你大明的妃嫔是朱明宗室所出吗?】 【朱允炆:……】 【秦念:你朝皇帝既然不是近亲结婚的产物,你朝不就是在以民间女子殉葬?】 【朱允炆:……】 明朝后宫的妃嫔皆强忍着眼泪。

     “无所出的妃嫔殉葬”,可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 她们只能乞求秦念能让陛下勿启殉葬。

     【秦念:朱元璋,你嘴上喊着崇儒,难道不知道孔子连拿人俑殉葬都觉得残忍?孔夫子要是知道你拿活人殉葬,只会把“其无后乎”四个字扇你脸上!】 【朱元璋:……】 无法辩驳,无法反驳。

     朱元璋只觉脸上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

     他能作什么解释? 他什么都无法解释。

     ……… 明朝之前,各朝儒生都目瞪口呆。

     只见秦念讥讽儒家,讥讽孔家,甚至指责孔子篡改史书。

     这还是第一次见秦念提起儒家时,不是以贬斥的口吻。

     不对,依旧是贬斥,甚至是怒斥。

     只是怒斥的另有其人—— 怒斥的是皇帝。

     【秦念:你朝拿活人殉葬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跟“爱民”没有任何关系。

    装什么仁义道德,一群虐民而不自知的东西,你们也配谈仁义?】 各朝皇帝均觉心底发寒。

     原来前五个话题,秦念说话都已经算收着了。

     就连刘盈、李隆基,都没让她骂得这么难听。

     但…… 骂得好! 那是活人殉葬—— 这朱明王朝,怎敢如此虐民! 【朱元璋:……】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重生后女配靠着弹幕一路高歌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早上好 炮灰女配自救:薅秃天道当充电宝 道辟九霄 洪荒:女娲摆烂,圣人全都急疯了 截云焰 封神:开局盘点圣人战力排名 开局放逐南疆,召唤亿万陆地神仙 双界封神:梵天与盘古的遗钥 开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员 荒岛美人鱼 父皇,我真是大孝子,您咋吓晕了 星脉之寰 从邪神开始的旅途 惊山月 文工团美人认错随军对象 异界骑士:我靠玩梗拯救世界 穿越红楼收金钗 西游记:AI掌控的西天取经 弑神皇 身娇体弱菟丝花?黑莲花了解一下 无情道修成洪荒万人迷 战灵人 玄幻:我的系统选项爱整活 青山渡雨 重生之我在魔法大陆修仙 全球御灵:我的宠灵来自远古 一梦千年,废材修仙记 洪荒苟符:从混沌苟到混元 鸿蒙仙运:我开局觉醒幸运命格 炼狱资本家 平民冰法如何靠小绿瓶逆袭 守寡四年前夫诈尸了 小不点的新书灵荒纪元 考古浮海记 以身为狱:炼化万物,镇压诸天 将臣真祖:血源破道 铁火权舆 逆世灵幻天尊 穿越反派靠尴尬变强 穿进修仙界我重生成了仙尊 盗墓:我在老家挖出了通天地宫 双穿:甩我?修仙后会来杀你的哦 逆生修仙:从白头翁到少年郎 九天凡星破穹 洪荒之白莲得道 古墓签到,我的宠物军团超凶哒 变身元婴,开局女主以身相许? 我和一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