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2/3)
风雨。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
昆阳之战的胜利,应该归功于汉光武帝的勇武与智谋,而不在于天象助他。
毕竟遭到暴风雨横扫的也不止是新军,刘秀的军队同样是顶着恶劣的天气作战。
至于陨石召唤术,昆阳城外落陨石的时候,刘秀并不在昆阳,而是在调集援兵的路上。
【秦念:这么看来,还是“铜马帝”之称更为写实。
】
汉光武帝被称为“位面之子”“大魔导师”,除了陨石异象以外,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异象是“遇河结冰”。
这个异象既可以说是异象,但其实也能理解为写实:
“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这看起来就很像老天都在帮助刘秀。
但紧接着就是一句“毕数车而陷”。
这时刘秀被更始帝派去出巡河北,碰上刘林拥立王郎称帝,没有兵马的刘秀被追杀得无路可去。
过河时无船但河结冰,但车队只过去几辆就陷入冰中。
“遑惑不知所之”的时候,有白衣老父给刘秀指路:
“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
”
刘秀前往信都,“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刘秀得以在附近县城招收四千兵力,此后在征战中收取降卒及各地势力的归附,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等到诛杀王郎,在河北站稳脚跟,刘秀就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自立门户。
这“铜马帝”之称,就是刘秀自立门户之后击败铜马、高湖、重连等农民军,收编数十万人后得到的称号。
其他像是刘秀起兵阶段望气者觉得刘秀当为天子、称帝前有人送来赤伏符就属于常规套路,既没人信也不出名。
至于网传王莽因为赤伏符中的“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追杀叫做刘秀的人,导致改名刘秀的刘歆被杀,就纯属谣言。
刘歆改名刘秀是避讳汉哀帝刘欣,“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
刘歆的死也不是因为他改名,而是他想要谋反被王莽发现,被迫自杀。
谣言出处是汉灵帝时期的应劭注解《汉书》时,把刘歆的改名和赤伏符强行联系到一起。
【刘秀:此称属实。
】
作出回答后,刘秀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秦念不是在询问真假。
这是秦念越过了怒斥皇帝过错的阶段,在论述他的功绩。
刘秀依旧谨慎。
他担忧秦念只是一反常态,从先贬后褒改为先褒后贬。
刘秀只能确保自己的过往问心无愧,却无法确定自己的未来是否行昏聩之事。
正如董宣之事,他虽没有铸成大错,但终究也有不妥之处。
【刘邦:何谓“铜马帝”?】
作为被讥讽过编造神异的皇帝,刘邦当然好奇被秦念称为“写实”的“铜马帝”是如何得来。
那三千敌百万的陨石之说是假,秦念没有多加讥讽。
应是刘秀并未刻意篡改史实,只是未注明敌军准确的数量,故得后人“戏称”。
【刘秀:得铜马等军归降,故被称为铜马帝。
】
【刘邦:哦。
】
刘邦顿时兴致略减。
原来是与神异无关的称号,难怪会得到秦念的认可。
【秦念:刘秀是在击败各军后迫使他们投降。
这数十万农民军归降后很是不安,即便他将各农民军的首领封为列侯,这些人依旧感到不安。
】
【秦念:刘秀就让这些人各自归营统领军队,自乘轻骑巡视各部阵地,得诸降将归心:“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于是关西人称他为“铜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