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3)
【秦念:学科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往往相互交叉。
比如医学的发展就与物理、化学、生物都有关联,届时医学院也当并入国学。
国学可以不必只在京师,也能遍及全国,而每所国学可包含各种科目。
】
这次刘彻没有出言反对。
医学关乎生死,甚至关乎帝王的生死。
看到明朝那些庸医之后,刘彻就更加重视医学院。
至于秦念提及的种种其他科目,刘彻大多没看懂。
看都看不懂,就更不会反对。
【李世民:……朕未能看懂。
】
李世民感到有些羞愧。
此前火枪相关的理论也就罢了,那是工匠之学。
可官学的改进,显然属于施政范畴。
他竟是也没能看懂!
【秦念:没关系,你们各朝的官学都还没到走的阶段,文盲率高得离谱,就不要想着能跑,记住这些内容就行。
】
【秦念:以后的殿试也必然更有针对性,比如工部官员就应是工科学子,甚至会细化到土木类、水利类、地质类或者能源动力类等。
而国学学子不一定会从政,也许其中佼佼者会成为科学家留在国学,能力稍弱者会提前结束学业,进入各行各业。
】
【刘彻:届时宗室入学,也不一定能结交重臣?】
刘彻也没看懂官学改制,但看明白国学多就学子多,而重臣数量有限。
就读国学的宗室就很难结交重臣。
因为其所结交之人,也许会进入各行各业。
【秦念:对。
】
【秦念:需要注意等合适的时候,就应该从县学开始改革,改为语数、物化生、政史地八门科目,入郡学后加律法成九门学科。
到时候国试就不再是语文、数学、律法三选一,而是按照国学各科目的要求进行报考。
】
【李世民:朕定会记下此事。
】
李世民还是没看懂。
但他看出了秦念时期的科举制,远比她此前所言更为复杂。
秦念之前说“师资不够,所以现在的官学只能用于服务科举”。
想必是指等到师资足够之后,才是改革的时机。
【嬴政:在官学改制之前,又当如何防止其余公子公主与未来的重臣结交?】
嬴政也没看懂秦念那些官学改制。
但他知道秦念并没有回答刘彻的问题,故而他又问了一遍。
………
刘彻这才发现他被秦念带偏了。
秦念说的是未来的国学,现在的国学就只有一所,且学生皆是为从政而来。
【秦念:简单,若已经选定太子,非太子者只能就读郡学。
想上国学视为有意从政,能否入学由太子决定。
】
郡学遍布各郡,能考上国学的人不多。
就算皇子皇女在郡学结交好友,这好友也很难考上国学,更别说还有殿试这一关。
甚至就算通过殿试,也不一定能成为朝中重臣。
至于没有选定太子的情况——
皇子皇女都能上国学了,皇帝还不定太子,显然是走养蛊路线。
既然是养蛊,和在朝堂结党比起来,在国学结党又算得了什么?
【嬴政:可。
】
【朱元璋:秦皇,这官制改革又该如何?】
废除丞相导致党争加剧,以至于后世明帝屡遭刺杀。
官制改革也是朱元璋想要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