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3/3)
嬴政看来,六国既然已经并入大秦,顺秦者即为秦民。
结果陈胜吴广一反,半年不到六国全部复国?
这显然是指六国旧臣从未忠于秦!
【秦念:不,我只是说祖龙你这么做,是因为你善,而这群虫豸辜负了你的善。
百姓无辜,屠城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大错特错。
】
【嬴政:……】
如果不是确定秦念对自己恭敬有加,嬴政都要怀疑这是在讥讽他。
善被辜负,说明他就不该善!
但很快嬴政就在看到后半句时,想起项羽屠咸阳一事。
刘邦入关中,秋毫无犯。
此刻,始皇帝的民心骤升十余名次。
六国旧民在此刻想起后世秦皇曾言“屠城成风的秦末”。
那项羽屠咸阳之前,就是“喜屠城,所过之处无不残灭”。
两相比较,新秦人只觉庆幸。
陛下不是项羽那等屠杀百姓的残暴之徒!
【刘邦:虫豸之说……其实亦有非为一己私利,只因忠于旧国而欲复国者,秦皇亦是复国之人。
】
刘邦知道秦念为何怒斥六国余孽为虫豸。
她此前就说过“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天下百姓的六国旧贵族为了复国,必会倾尽全力围杀刘季”。
但刘邦看到怔愣的子房,还是忍不住为其辩解。
他不认为彼时的张良看完天幕之后,会为私利围杀“刘季”。
【秦念:你是说张良?那你问问他,看到复国后的韩王投降匈奴劫掠华夏百姓,他心中有几分愧疚?】
始皇帝时期。
张良不敢置信地望着天幕。
复国后的韩王,投降匈奴劫掠华夏百姓?
其实此前秦念就曾说与匈奴勾结劫掠华夏的陈豨“与韩王信部下暗中勾结”。
只是秦念仅提了这一句,张良就可以将“韩王信部下”视为非韩王信本人,或韩王信只是与陈豨相约叛汉,并未与匈奴勾结。
此刻张良无法再自欺欺人。
连续八个话题,张良也逐渐认同秦念所言华夏重于社稷。
尤其今日,秦念让刘季继承彼时之秦,更是让张良深受触动。
如今再看韩王勾结匈奴,张良岂能不为之惊心?
【刘邦:……】
留侯张良此时只能沉默以对。
其实他早就发觉始皇帝一统天下不是错,反而是唯一的止战之道。
故汉室初定,他就有隐退之意,也未入韩国辅佐韩王信。
得知韩王信投降匈奴时,张良只叹韩国就此而亡,不再有复国之念。
并无……半分愧疚。
此刻他仿佛再次直面“未曾谋天下民”的指责。
不同的是,七十日前他只觉秦念的激将法过于拙劣。
而如今,秦念分明未作此说,张良却不由得扪心自问:
可曾谋天下民?
可曾为韩民谋?
【秦念:春秋战国的五百多年纷争,因秦一统天下而止。
秦因军功爵制未能停下战争机械,三征南越也的确造成诸多伤亡——但那也远远好过华夏内战不止,百姓永无宁日。
】
【秦念:像陈胜这样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像刘邦那样有意承秦一统,朕都能理解。
】
【秦念:可想要复国的六国余孽只在乎一家一姓之利,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他们不仅想要分裂华夏、重演战国之乱,甚至还会勾结匈奴残害华夏百姓——开历史倒车的废物们,说他们是虫豸都算侮辱虫豸。
】
两朝的“六国余孽”都被辱骂得面无人色。
看着嬴政和刘季同时上升的民心,他们清楚这不仅意味着皇帝获得民心,更意味着六国旧民开始抗拒复国。
准确地说,是抗拒内战不止、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