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群雄并起,抉择之路(2/3)
贼,可是天大的功劳!”
不少军官闻言点头,面露向往之色。
投身于这场天下瞩目的盛事,无疑是快速提升名望和实力的捷径。
孙狗剩却眨巴着眼睛,小声补充道:“可是……牛哥,咱们离酸枣那么远,一路过去,粮草怎么运?路上会不会被其他势力刁难?到了那边,咱们人生地不熟,袁盟主会给咱们好地盘驻扎吗?会不会被当成炮灰使?”他问题一个接一个,显得颇为实际。
熊山听得头大,挥着拳头嚷道:“管他那么多!谁敢刁难,揍他丫的!昊爷这么厉害,去了肯定当头儿!”
侯吉在一旁偷偷拉他衣角:“山、山哥,小声点……那、那边都是大官……”
刘昊听着众人议论,目光始终停留在地图上,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他并未急于表态。
又过了几日,更为深入的情报陆续传回,逐渐描绘出一幅更清晰也更复杂的图景。
联军虽云集数十万,但确实号令不一,进展缓慢,大多停留在酸枣一带筑营对峙,并未立刻西进。
董卓则已挟持天子迁都长安,并派大将徐荣、吕布等人率精锐西凉军前出至荥阳、成皋一带布防,虎牢关天险更是固若金汤。
一场大战似乎在所难免,但联军内部已是暗流涌动。
而关于郡守赵汝成的动向,也有了回音。
面对刘昊那封“请教”如何应对讨董大势的书信,赵汝成的回信显得冠冕堂皇又滑不溜手。
信中大大赞扬了一番讨董义举乃忠臣所为,表示自己身为朝廷命官,自然心向汉室,但因职责所在,需镇守边郡,防备胡虏,实在无法分身前往会盟,深感遗憾。
话里话外,却只字不提对刘昊有何具体指令或支持,反而隐隐暗示刘昊既已暂摄郡南,便应安守本分,保境安民,勿要轻动。
“老滑头!”张诚看完回信,冷哼一声,“他这是想坐山观虎斗!既不敢明着反对讨董,怕失了道义,又不想出力,更怕我们趁机坐大或者离开后郡南生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王皱眉道:“他让我们勿要轻动,恐怕也是怕我们一旦出兵,郡南空虚,他便可趁机收回权柄,或者……我们若在联军中得势,回来更不好制衡。
”
局势已然明朗。
摆在刘昊面前的,是几条清晰却都布满荆棘的道路:
其一,响应号召,率军前往酸枣会盟。
好处是能第一时间投身天下大势,有机会结识天下英雄,博取巨大名望。
但坏处也极明显:路途遥远,补给困难;联军内部复杂,极易被吞并或当枪使;根基所在的郡南可能被郡守或其他势力趁虚而入。
其二,听从郡守“建议”,安守郡南,静观其变。
好处是稳妥,可继续消化成果,巩固根基。
但坏处是可能错失历史机遇,被视为无义之辈,且一旦联军胜了(即便只是名义上的胜利),所有参与者都将瓜分政治红利,届时刘昊恐被边缘化;若联军败了,董卓秋后算账,他也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