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年之烦恼(1/3)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明成祖朱棣由直沽寨渡河,发动靖难之役。
1404年12月23日靖难成功的明成祖,将渡河之处赐名为‘天津’,寓意‘天子津渡’,并建立卫所,天津卫之名,就此而来。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中明确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并允许外国在天津设立租界。
至1903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沙皇俄国、日本、奥匈帝国以及比利时在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欧美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最多的一个城市!
1928年,张作霖的专列在皇姑屯被炸,当日命丧黄泉。
少帅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宣布与北伐军进行谈判。
北洋政府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当然,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谁来当这个国家元首都无所谓,只要炮弹没有砸在自己的脑袋上,你就还得拼了命的活着!对于王汉彰这个16岁半的孩子来说,这些事情更是距离他无比遥远。
他现在要考虑的是,自己该何去何从?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鼓楼早已残破不堪,炮台也在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之后被拆除。
至于铃铛阁,在1892年被火灾焚毁。
1901年,严范孙、高凌雯等士绅在原址创办天津普通中学堂。
1928年7月,王汉彰从天津中学堂毕业。
在这个年代,能够从天津中学堂毕业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王汉彰能够从高中毕业,得益于他的父亲,在日本三菱重工天津支社铁路车厢修造厂当工长,每个月能有40块大洋的收入。
此时的王汉彰坐在天津中学堂操场边上的阁楼里,幸福而烦恼着,他的手里面拿着两份录取通知书。
一份是闻名全国的南开大学,另一份则是天津特别市公安局警察教练所的录取通知书。
看着手中的两份录取通知书,王汉彰陷入了沉思。
南开大学就不用说了,全国最知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尤其是经济学,毕业之后就能进入银行,那可是妥妥的上等人了!但问题是,去念南开大学,先要读两年的预科,然后再念四年才能够毕业。
要知道南开大学的学费每年要九十块大洋,再加上各种学杂费,每年一百个大洋都打不住!六年下来,就需要至少700块大洋,这对于王汉彰的家庭条件来说,有很大的压力!
王汉彰的家里面,只有他父亲王广耀一个人挣钱,虽说每月四十块大洋,远高于一般的工人,但家里还有两个妹妹,二妹王汉贞刚刚考上南开中学,每年的学费要十几个大洋,小妹王汉雯在南门外河北省立第一模范小学念一年级,每年也要几块大洋的费用。
总不能因为自己去上大学,让两个妹妹辍学吧?再加上家里面五口人的吃穿用度,自己一旦决定去南开大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