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山路上的劝学声(1/3)
青雾山的晨,总带着一股子化不开的湿意。
天刚蒙蒙亮,青灰色的云就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山头,仿佛稍一使劲,就能拧出半盆水来。
山路上的露水把青石板染成了深褐色,每踩一步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混着潮湿的土腥气钻进鼻腔,那是山里独有的味道,带着草木的清苦和泥土的厚重。
路边的野草挂着水珠,太阳还躲在云层后头没露面,那些水珠就泛着冷冷的光,像是谁不小心撒了一地碎玻璃,亮得人眼晕。
笪龢脚上的解放鞋早就被露水浸透了,鞋帮磨出了一圈毛边,露出里面泛黄的袜子,袜底不知磨破了多少回,补丁摞着补丁。
他背上那个帆布包,洗得发白,边角都起了毛球,包带勒得肩膀红通通的,每走一步都往下滑,他只好时不时腾出一只手往上提一提。
包里装着给小石头带的作业本,崭新的,封面上印着鲜艳的图案,还有两个硬邦邦的玉米馍,是昨晚剩下的,现在凉透了,硌得包底沉甸甸的。
“呼哧——呼哧——”
他喘气的声音比脚步声还响,像一台老旧的风箱,拉一下就发出一阵嘶哑的声响。
额头上的汗珠顺着深深的皱纹往下淌,有的掉进眼睛里,涩得他直眯眼,眼泪都快出来了。
抬手抹汗时,袖子蹭到脸上,一股汗馊味钻进鼻子——这衣服他已经穿了三天,每天来回奔波,根本没时间洗。
山风从谷底钻上来,带着松针的清苦味儿,吹在身上凉飕飕的。
路边的松树长得歪歪扭扭,像是被山风扯得变了形,树干上覆着一层厚厚的青苔,摸上去滑溜溜的。
阳光好不容易透过枝叶的缝隙漏下来几缕,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随着风轻轻晃动,晃得人眼花。
远处传来几声鸟叫,“啾——啾——”,又尖又脆,在山谷里打了个转,就没影了,倒显得这山更静了。
笪龢停下脚步,从帆布包里摸出个军用水壶,拧开盖猛灌了两口。
水是凉的,顺着喉咙滑下去,激得他打了个哆嗦。
壶身上的漆掉了大半,露出银灰色的铁皮,上面刻着个歪歪扭扭的“学”字——那是他刚当老师时,一个学生刻的,如今那学生都已成家立业,这水壶却陪着他走了几十年山路。
“还有二里地……”他对着山路尽头嘟囔了一句,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木头,干巴巴的。
昨天去镇上找教育办的办事员,那人坐在空调屋里,跷着二郎腿,手里转着支钢笔,一脸不耐烦地说:“笪老师,不是我不给你办,政策就是这样。
村小生源不够,撤并是早晚的事。
”
笪龢当时急得脸通红,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发白了:“李干事,孩子们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啊!下雨天根本没法走,摔了好几次了!”
“那有啥办法?”李干事瞥了他一眼,钢笔在桌上敲得“哒哒”响,“城里学校条件好,有暖气,有新桌椅,让家长把孩子送过去呗。
你都快六十了,也该退休享清福了,操那么多心干啥。
”
“享清福?”笪龢气得手发抖,声音都变了调,“我走了,这些娃咋办?小石头他爸妈在外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家里就一个瞎眼奶奶,谁送他去城里?走着去吗?十几里山路啊!”
李干事不耐烦地挥挥手,钢笔水溅在白衬衫上,像一滴突兀的墨渍:“那是你操心的事吗?赶紧走吧,我还忙着呢。
”
门“砰”地一声关上,把笪龢剩下的话全堵在了喉咙里。
他站在政府办公楼的台阶上,看着楼前的石狮子,觉得那狮子的眼睛都在嘲笑他的不自量力。
“呸!”他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憋着一股火,烧得慌。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了一下,是条短信。
他掏出来看,屏幕上裂了道缝,字都跟着歪歪扭扭的。
是村支书发来的:“笪老师,小石头今天又没来上学,他奶奶说他去山里捡栗子了。
”
笪龢的眉头一下子拧成了个疙瘩,把水壶塞回包里,加快了脚步。
山路越来越陡,石头上长着厚厚的青苔,滑溜溜的,稍不注意就可能摔倒。
他扶着路边的树干往前走,树皮粗糙得像砂纸,蹭得手心发疼。
“小石头!小石头!”他喊了两声,声音在山谷里飘远了,只有空荡荡的回音。
前面的拐弯处传来“哗啦”一声,像是树枝被折断的声音。
笪龢心里一紧,赶紧拨开挡路的灌木丛往前凑。
只见个半大孩子蹲在地上,背着个鼓鼓囊囊的竹筐,正用根树枝扒拉石头缝,想把藏在里面的栗子弄出来。
那孩子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磨破了,露出细瘦的胳膊,胳膊上还有几道被树枝划的红印子。
头发乱糟糟的,像堆枯草,沾满了草屑和泥土。
是小石头。
笪龢松了口气,放缓脚步走过去。
小石头听见动静,猛地回头,眼睛瞪得溜圆,像只受惊的小野兽,手里的树枝都掉在了地上。
他的脸颊上沾着泥,一道一道的,像只小花猫,额头上还有道新划的口子,渗着血珠,看着就让人心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笪老师……”小石头的声音细若蚊蚋,手不自觉地往身后藏,像是怕被老师发现他没去上学。
笪龢蹲下来,看着竹筐里的栗子,青褐色的,带着尖刺,已经装了小半筐。
“捡这么多了?”他尽量让语气平和些,不想吓到孩子。
小石头低下头,手指抠着筐沿,小声说:“奶奶说,卖了能换钱……”
“换钱干啥?”
“给奶奶买药。
”孩子的肩膀垮下来,褂子后背磨出个洞,能看见里面嶙峋的脊梁骨,他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老师,我不念书了。
”
笪龢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疼得他喘不过气。
他想起小石头上次考试,作文写的是《我的梦想》,歪歪扭扭的字里写着:“我想当老师,像笪老师一样,教山里的娃念书。
”那时这孩子眼里的光,亮得像星星。
“胡说!”笪龢的声音提高了些,又赶紧压下去,怕吓到他,“你奶奶的药钱,老师想办法。
你必须上学,听见没?不上学,咋实现你的梦想?”
小石头猛地抬起头,眼睛里闪着水光,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老师,村小都要没了……我念了也没用。
”
“谁说没用?”笪龢从帆布包里掏出作业本,塞进孩子怀里,“你看,这是新本子,我特意给你买的。
明天去学校,我教你算术,教你背诗。
”
作业本的封面是红色的,在灰暗的山路上格外显眼,像一团小火苗。
小石头捏着本子的角,指节发白,紧紧地攥着。
“我……”他咬着嘴唇,想说什么,又没再说下去,眼泪终究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
笪龢摸了摸他的头,头发硬邦邦的,像扎手的茅草,里面还藏着小石子。
“听话,啊?”他从包里掏出个玉米馍,递过去,“吃了,有力气回家。
”
小石头摇摇头,把馍推回来:“老师,你吃吧。
我不饿。
”
“咋能不饿?”笪龢把馍塞到他手里,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温柔,“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
孩子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啃着馍,眼泪吧嗒吧嗒掉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土坑。
那馍又干又硬,他却吃得很慢,像是在品尝什么珍贵的东西。
笪龢看着他,心里像塞了团棉花,堵得慌。
他想起自己刚到青雾山的时候,才二十出头,头发乌黑,眼睛亮堂,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村里的老支书拉着他的手说:“笪老师,咱这穷,留不住人。
但娃们要念书啊!你可得多担待。
”
一晃三十多年,头发白了,背驼了,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老头子,可学校还在。
现在,连这最后一点念想,也要没了。
“走吧,我送你回家。
”笪龢背起小石头的竹筐,沉甸甸的,勒得他肩膀生疼,额头上又冒出一层汗。
小石头跟在后面,一步一挪,手里紧紧攥着那个红封面的作业本。
阳光慢慢爬上山头,把山路染成金黄色,暖洋洋的。
松针上的露水被晒得蒸发了,空气中飘着松脂的香味,暖暖的,带着点甜意。
快到小石头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