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3/3)
按下心头火气。
他并非愚鲁之人。
频访李牧,除奉曹操密令外,更因深知此人确有经天纬地之才。
在东郡剿灭黑山黄巾时,李牧屡献奇谋,每计必分上中下三策,皆可克敌制胜。
军师荀彧曾当众赞叹:临阵制胜之能,天下无人能及李牧!
此番荀彧密令夏侯惇进军鄄城时,还特意交代了两件事。
其一,向李牧问计。
其二,护送李牧返回鄄城。
在荀彧看来,让李牧担任县令实在大材小用,唯有在两军对垒之时,方能尽展其惊世才华。
此前弹劾李牧,不过是秉公执法罢了。
荀彧乃谦谦君子,岂会如袁绍帐下谋士那般争权夺利、公报私仇?
显谋兄莫怪,我夏侯惇是个粗人,说话直来直去。
夏侯惇爽朗笑道:你说我会被吕布所擒,那定是确有其事。
说罢郑重行礼:显谋兄乃当世奇才,恳请赐教!
谋士三诫有云:不问不谋,谋必三策。
见夏侯惇诚心求教,李牧抚动琴弦,清音绕梁。
既然将军垂询,便献上中下三策。
上策:不问缘由,遇神杀神。
凡阻碍将军返鄄城者,皆视为敌寇,格杀勿论!
这般杀伐决断,令久经沙场的夏侯惇也不禁悚然。
显谋兄可否明示?总不至于见人就杀吧?
李牧冷然道:正是见人就杀!未入鄄城前,纵使荀彧亲至,亦当斩之。
夏侯惇大惊失色。
这莫不是在报复荀彧弹劾之仇?
那...下策为何?
李牧挑眉:将军怎不先问中策?
夏侯惇憨笑:先听下策,先听下策。
心里却道:谁不知你三策之中以中策最宜,我自然要先听下策。
下策么...李牧环顾清水小筑,面露不舍:我随将军同返鄄城。
夏侯惇愕然:如此简单?
李牧冷冷瞥向夏侯惇,眼中满是愤懑:简单?若非你走漏风声,我何须在这酷暑时节随你去鄄城?与文姬在此清泉小筑逍遥快活,岂不胜过奔波劳顿?
夏侯惇避开李牧锐利的目光,讪讪转移话题:那...中策如何?想必中策更为妥当。
中策...李牧环视庭院,眼中眷恋更深:留韩浩率二百精锐伪装游侠驻守。
你则速往鄄城防备诈降。
仅留二百人?夏侯惇愕然,如何守得住濮阳?
谁说我要守城?李牧嗤笑,这些人是护我周全的。
是荀彧派你来问计的吧?他还命你我去鄄城?
夏侯惇瞠目结舌:这就是中策?三策竟无一策是要固守濮阳?
若要守城...李牧竖起两指,给我两千兵,可保濮阳三年无虞!
我总共就两千兵马!夏侯惇气馁,莫非让我单枪匹马回鄄城?
原来你也知晓兵力不足。
李牧拂袖,三策任选,速做决断。
夏侯惇陷入踌躇。
上策过于激进,下策需李牧同行,中策...他偷瞄李牧不舍的神情,想起这座耗尽家财修筑的避暑胜地。
以显谋之智,中策当为良选。
他执意留守濮阳,必有后手。
既言两千兵可守三年,二百精锐撑三月应当无碍。
夏侯惇猛然击掌:就选中策!
待夏侯惇离去,蔡文姬捧着鱼羹款款而入,眉间凝愁:郎君,战事又起?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