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琴一殿一君臣,杀机藏于棋局中(2/3)
下是陛下的儿子,是君,也是亲。
为人子者,岂能以身犯险,让母亲忧心?为人臣者,又岂能眼看君上陷入危局,而无动于衷?”
“所以,臣让殿下改道,不是为了帮他,也不是为了害他。
只是因为,臣不想看到陛下因为儿子的安危而烦忧,更不想看到有宵小之徒,能借此事来撼动陛下的权威,扰乱大唐的安宁。
”
“在臣看来,豫王殿下的安危,便是陛下的安危。
陛下的安宁,便是大唐的安宁。
臣所做的一切,都只为此而已。
”
这一番话,情真意切,掷地有声。
他巧妙地避开了“帮谁”的陷阱,将自己的动机,全部归结于“为陛下着想”。
保护豫王,不是因为他是李氏亲王,而是因为他是“陛下的儿子”。
如此一来,他的立场便无懈可击。
殿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那道【审视】的金色词条,在陆羽的视野里,剧烈地闪烁着。
终于,“吱呀”一声轻响。
屏风被缓缓移开。
卸下了朝服,换上了一身宽松的赤色凤纹常服的武则天,就那样静静地坐在主位上。
她的面容在烛火下显得有些苍白,眼角的细纹藏不住岁月的痕迹,但那双凤目,却依旧锐利得仿佛能洞穿人心。
她的目光落在陆羽身上,像是在打量一件新到手的兵器,既要看它的锋芒,也要看它的握柄是否趁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命凤凰(金)】
【当前情感】:【满意(亮黄)+80】、【欣赏(湛蓝)+60】、【一丝好奇(碧绿)+50】
赌对了。
陆羽心中稍定。
“你这张嘴,倒是比你的字,还要厉害几分。
”武则天开口,语气缓和了不少。
“陛下谬赞,臣只是实话实说。
”
“实话?”武则天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她指了指陆羽怀里的琴,“那这把琴,你又是如何让它‘实话实说’,恰好就将豫王引去了通义坊?”
这是第二个问题,从动机,问到了手段。
陆羽抱着琴,上前几步,将其轻轻放在了殿中的一张矮几上。
他没有去碰琴弦,只是抚摸着琴身古朴的纹路。
“回陛下,琴不会说话,但人会。
”
他抬起头,迎上武则天的目光:“臣在宫中整理卷宗时,曾见过豫王殿下早年的一份手札。
上面记载,殿下年少时,曾随先帝于通义坊偶遇一位前朝的抚琴老者,惊为天人,引为知己。
那位老者所用的,正是‘绿绮’。
”
武则天的凤目微微眯起。
陆羽继续说道:“豫王殿下仁厚,却也因此常感宫中孤寂,知音难觅。
这上元之夜,他本就心绪不宁。
若此时,能于旧地,重闻旧琴之音,是否会让他生出故人重逢之感,而暂时忘却烦忧呢?”
“所以,你寻了这把琴,又找了一个善于抚琴的女子,在通义坊,设了一个局,就为了等豫王自己走进去?”武则天的声音里,听不出是赞许还是斥责。
“臣不敢称之为局。
”陆羽摇头,“这只是一份慰藉。
一份献给为国事烦忧的殿下的慰藉。
至于殿下是否愿意接受这份慰藉,全凭殿下本心,臣,不敢干预分毫。
”
好一个“不敢干预分毫”!
他将一切都推给了巧合与人心,自己则隐于幕后,仿佛只是个递上火柴的人,至于那场大火是怎么烧起来的,与他无关。
武则天没有再追问下去。
她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身体微微后仰,靠在软枕上,那股君临天下的压迫感似乎也随之减弱了几分。
“陈玄礼,你怎么看?”她忽然抛出了第三个问题。
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