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陶锅煮食,鲜味初显(1/3)
秋意渐浓,晨露在草叶上凝结成珠,微风拂过原始森林,带来阵阵草木与泥土的清新气息。
张轩站在自己那座三层石楼的阳台上,目光越过部落新建成的土墙,望向不远处的河流与农田,嘴角带着一丝欣慰的笑意。
自他降临这个原始部落不过两个多月,部落已从最初那个挤在潮湿山洞、靠生食果腹的脆弱群体,变得有了烟火气,有了安稳生活的雏形——火的运用让熟肉成为常态,熏肉和果干解决了部分食物储存难题,而昨日傍晚,随着最后一窑陶器从简易陶窑中取出,部落终于告别了“无器盛物”的窘境。
石楼的窗户镶嵌着他用物质重组能力制成的玻璃窗,与现代玻璃一样纯净,将清晨的阳光引入室内,照亮了客厅里那张纯木质长桌。
桌上摆放着几个刚烧制好的陶器,有敞口的陶碗、带盖的陶罐,还有两个特别显眼的深腹陶锅——这是张轩特意指导部落人制作的,底部略圆,侧壁倾斜,正是为了今日要教给众人的“煮食”之法。
“轩神!”一阵急促又带着敬畏的呼喊从楼下传来,张轩低头看去,只见部落首领石正站在石楼门口,手里捧着一大块新鲜的野猪肉,身后跟着几个部落青壮,每人手里都提着东西:岩扛着一捆晒干的柴薪,妇女叶的竹筐里装着刚采摘的野菜,还有几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手里攥着野果,眼睛亮晶晶地望着石楼,像是在期待什么。
张轩笑着走下石楼,石立刻上前,将野猪肉举到张轩面前,语气恭敬又带着兴奋:“轩神,昨日您说今日要教我们用这‘陶锅’做新食物,我一早就让狩猎队去附近山林,运气好,猎到了一头小野猪,肉鲜着呢!叶也采了最嫩的野菜,您看够不够?”
张轩拍了拍石的肩膀,目光扫过众人手中的东西,点头道:“足够了。
石,你让人把陶锅搬到土墙边的空地上,再架起柴火,注意火不要太大,要能稳稳烧着陶锅底部。
叶,你把野菜择一下,去掉老根和黄叶,用清水洗干净。
岩,你带几个人去河边打水,用竹筒装满,越多越好。
”
“是!轩神!”众人齐声应道,脸上满是雀跃。
这些日子,张轩带来的每一个“新东西”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火让肉不再腥膻,熏肉让食物能存更久,果干让嘴巴里多了酸甜滋味,而陶器的出现,更是让他们第一次有了能安稳盛东西的容器——在此之前,他们要么用大树叶包裹食物,要么用粗糙的石碗,稍不注意就会把食物洒掉,更别提像张轩说的那样“煮”东西了。
很快,土墙边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
两个深腹陶锅被稳稳放在用三块石头搭成的简易灶台上,柴火在陶锅下燃起,橙色的火焰舔舐着陶锅底部,发出“噼啪”的声响。
叶带着几个部落妇女蹲在一旁,认真地择着野菜——那是一种叶片宽大、茎部肥厚的植物,口感清脆,之前部落人都是直接生吃,带着淡淡的苦涩味。
几个孩子围在陶锅旁,好奇地伸着脑袋,想要看清这“陶锅”究竟能做出什么神奇的食物。
张轩走到陶锅旁,先用手指摸了摸陶锅的壁面,感受着温度的变化,然后对一旁待命的岩说:“把水倒进来,慢一点,别洒了。
”
岩连忙举起竹筒,小心翼翼地将清水倒入陶锅中。
清澈的水流顺着竹筒边缘滑入陶锅,泛起一圈圈涟漪,很快就倒满了小半锅。
张轩又让他往另一个陶锅里也倒了水,然后对众人解释道:“我们今天要做的,叫做‘煮食’。
就像烤肉需要火将肉烤熟,煮食就是用火把陶锅里的水烧开,再把肉、野菜放进去,让它们在热水里变熟。
这样做出来的食物,会比烤肉更软,更容易嚼,而且能尝到不一样的味道。
”
“水烧开?”石皱着眉头,有些疑惑地问道,“轩神,水怎么会‘开’?我们平时喝的水都是凉的,用火烤石头的时候,水滴在石头上会冒烟,难道这就是‘开’?”
张轩笑了笑,知道原始人对“沸腾”没有概念,便指着陶锅说:“你们仔细看,等火一直烧着,陶锅里的水会慢慢变热,然后水面会冒出很多小泡泡,还会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那时候水就‘开’了。
水开了,才能把食物放进去煮,这样食物才会熟,吃了才不会肚子疼。
”
众人闻言,都好奇地盯着陶锅,连眼睛都舍不得眨。
叶已经把野菜择好,用清水洗了三遍——自从张轩教他们用肥皂洗手、讲卫生后,部落人处理食物时都会下意识地把东西洗干净。
石则拿着石刀,将野猪肉切成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