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价值的标尺:市盈率pe与市净率pb(2/3)
他还学到了市盈率的几种变体:静态PE(用去年年报净利润)、滚动PE(TTM,用最近四个季度净利润)、动态PE(用预测的明年净利润)。
他明白,最常用也相对最可靠的是滚动PE(PE-TTM),因为它最能反映公司近期的盈利能力。
理解了市盈率,韩风转向了另一个重要指标——市净率(Price-to-BookRatio)。
市净率(PB)=公司总市值/期末净资产,或者PB=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BPS)。
这一次,他的理解更为直接。
净资产,就是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的总和,代表公司理论上清算后属于股东的价值。
市净率衡量的,是公司的市场交易价格相对于其账面净资产价值的溢价(或折价)程度。
他再次请出他的奶茶店:
奶茶店的净资产(所有设备、存货、现金减去负债)经过评估,价值20万元。
如果他还是以100万元的价格卖出,那么这笔交易的市净率就是:100万/20万=5倍。
这意味着,买家为他奶茶店账面上1元的净资产,支付了5元的价格。
“什么样的公司,其市场价会远高于账面价呢?”韩风思考着。
他立刻想到了茅台。
茅台的品牌价值、强大的客户黏性、近乎垄断的行业地位,这些无比珍贵的“无形资产”,在会计上极难被准确计量并放入资产负债表。
因此,其巨大的“内在价值”通过高昂的市净率体现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反,他查看宝钢股份,其市净率可能长期低于1倍,即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俗称“破净”)。
这在钢铁、银行等重资产行业很常见。
因为市场认为,这些公司的资产(如钢厂、机器)盈利能力弱,甚至可能在清算时大幅贬值,其真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于是,他总结出市净率的应用场景:
·适用于重资产、周期性行业:如银行、保险、钢铁、房地产。
这些公司的净资产相对扎实,PB是重要的估值参考。
破净可能意味着低估,但也可能意味着行业景气度低迷。
·不适用于轻资产、知识密集型行业:如互联网、软件、咨询公司。
它们的核心价值(人才、技术、品牌)不在账面上,用PB衡量会严重高估其“昂贵”程度。
·是企业的“安全边际”指标:理论上,PB越低,说明股价接近甚至低于净资产,投资的安全垫越厚。
格雷厄姆的“烟蒂投资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低PB策略。
为了融会贯通,韩风进行了一场实战推演。
他同时列出了茅台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数据进行对比:
·贵州茅台:高PE(三十多倍),高PB(可能十倍以上)。
这反映了市场对其成长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极高溢价。
·国有大行:低PE(几倍),低PB(低于1倍)。
这反映了市场对其低成长性和资产质量潜在风险的担忧,给予其估值折价。
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不同的投资逻辑。
追求高成长的投资者可能倾向于前者(承受高风险),而追求稳定和安全边际的价值投资者可能青睐后者(忍受低增长)。
然而,韩风的思考并未停止。
他意识到,无论是PE还是PB,都是一个“快照”,是静态的。
真正驱动它们变化的,是背后的商业本质。
他隐隐触摸到了一个更底层的逻辑:一家公司的长期价值,归根结底取决于它运用资产(净资产)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