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第15章 深层次的指标:每股收益eps与净资产收益率roe
第15章 深层次的指标:每股收益eps与净资产收益率roe(1/3)
韩风的目光在贵州茅台与一家区域性白酒企业的财报间来回跳跃。
两家公司都处于同一行业,都拥有悠久的历史,但资本市场给予它们的待遇却有着云泥之别。
茅台的股价高达千元,市值万亿;而那家区域酒企的股价长期在个位数徘徊,市值不过几十亿。
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的差异固然能部分解释这种悬殊,但他知道,这仅仅是结果,而非根源。
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如同暗流般在他心底涌动:究竟是什么根本性的力量,在驱动着这些估值指标的差异?市场究竟是基于怎样的内在逻辑,来为不同公司贴上截然不同的价格标签?
他回想起第十四章末尾那个将他点醒的公式:PB=PE×ROE。
这个公式像一把钥匙,指向了两个更为基础的指标——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
他意识到,PE和PB是市场展示给外界看的“温度计”,而EPS和ROE,才是驱动温度变化的“内在体温”,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引擎。
他的探索,首先聚焦于每股收益(EarningsPerShare)。
EPS的概念相对直观:EPS=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期末总股本。
“这相当于把公司一年的总利润,平均分摊到每一股股票上。
”韩风在笔记本上写下理解,“它告诉我,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我持有的每一股股票,在报告期内为我赚了多少钱。
”
这是一个极具穿透力的数字。
一家公司净利润高达百亿,但如果其股本同样巨大,摊薄到每股的收益可能并不起眼。
相反,一家中小型公司,即便总利润绝对值不高,但若股本小巧,其EPS可能相当可观。
EPS将不同规模的公司,拉到了同一个衡量尺度上——每股的盈利能力。
他立刻调出贵州茅台的财报。
看着那高达几十元的EPS,他仿佛能听到这台“财富机器”每一股零件都在轰鸣作响,持续不断地创造着惊人的价值。
相比之下,那家区域酒企的EPS还停留在几毛钱的水平,差距立判。
然而,他很快发现,EPS也并非铁板一块。
他在财报中看到了“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区分。
·基本EPS:使用报告期内的实际总股本计算。
·稀释EPS:考虑了所有潜在可能转化为普通股的因素(如可转债、认股权证等)对股本的“稀释”效应,是一种更保守、更严谨的计算方式。
“所以,看EPS,不能只看一个孤立的数字,更要看它的趋势和质量。
”他总结道。
一家公司EPS的持续增长,是推动其股价长期走牛的根本动力。
而EPS的增长,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净利润的增长(分子变大)或股本的缩减(分母变小,如回购注销)。
理解了EPS,韩风将全部注意力投向了那个被价值投资者奉为圭臬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eturnonEquity,ROE)。
ROE=归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