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金枪徐宁至,钩镰草图现(1/3)
赌坊智赚萧让,如同在紧绷的弓弦上又轻轻拨动了一下,余音虽细微,却逃不过某些始终竖起的耳朵。
王凌峰能感觉到,聚义厅投来的目光愈发复杂,既有对其“能力”的忌惮,也有对其“人脉”拓展的警惕。
他依旧每日操练那三十人的鸳鸯小队,偶尔去水寨与张顺探讨新式水战器具的打造,一切看似按部就班,实则内心焦灼。
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快,必须在宋江吴用彻底失去耐心、采取更直接手段之前,网罗到足够分量的筹码。
这日,他正在后山僻静处,于沙地上勾勒一些关于火药配比和简易引信装置的草图,忽闻山下传来一阵不小的喧哗,间或夹杂着马蹄声和嘹亮的号令,与梁山常见的散漫喧嚣截然不同。
王凌峰心中一动,悄然靠近山崖边向下望去。
只见一队约百人的官军,盔明甲亮,军容严整,正押送着十余辆沉甸甸的骡车,沿着通往梁山主寨的盘山道逶迤而行。
队伍前方,一员将领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身披铁甲,腰挎长刀,虽风尘仆仆,却背脊挺直,顾盼之间自带一股久经行伍的肃杀之气。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马鞍得胜钩上悬挂的那一柄长枪,枪身似乎比寻常长枪更显厚重,枪尖在日光下反射出不同于凡铁的冷冽寒芒。
“金枪手徐宁……”王凌峰瞳孔微缩,几乎是瞬间就认出了此人。
水浒传中,徐宁原是东京金枪班教头,一手钩镰枪法天下无双,后被表弟汤隆和梁山设计骗上山,专为破解呼延灼的连环马。
他怎么会此时出现在梁山?看这情形,并非被俘,倒像是……投诚?或是执行某种公务?
王凌峰脑中飞速旋转。
徐宁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此人不仅武艺高强,其家传的钩镰枪法更是对付骑兵冲锋的无上利器。
若能得其相助,无论是增强自身实力,还是未来应对朝廷征讨,都至关重要。
但徐宁身为朝廷军官,对梁山贼寇恐怕并无好感,且其性情刚直,绝非轻易可以说服之辈。
硬来不行,唯有智取。
王凌峰立刻转身,快步返回自己的小屋。
他取出一叠粗糙的纸张和炭笔,闭目凝神,将前世特种兵生涯中见过的各种冷兵器、尤其是针对马匹和重甲的破甲、钩锁类武器的印象,与记忆中关于钩镰枪的模糊描述相结合,飞速地勾勒起来。
他画的并非徐宁家传钩镰枪的原貌,而是依据力学原理和实战需求,进行了一些大胆的、看似更“优化”的改进:加长了枪头的钩刃弧度,使其更易锁拿兵器和马蹄;在枪杆与钩刃连接处增加了可活动的机括,暗示可以调节钩刃角度甚至发射;甚至还草图了一种可附加在枪杆上的、带倒刺的小型飞爪,用于攀缘或远距离钩取……
这些改动,在这个时代看来,堪称离经叛道,异想天开,却又隐隐暗合兵器演进的某些规律,带着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巧思”。
他并未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