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间灯火·劫灰落(1/3)
寒风,如冥河深处不甘沉寂的怨魂吐息,裹挟着沙砾,狠狠抽打在碧落身上。
她裹着一件单薄的素白仙衣,踏上了人间的土地。
脚下是龟裂的黄土,粗粝、干硬,延伸向一片望不到头的枯槁荒原。
天空浑浊灰黄,沉沉压下,阳光挣扎着穿透厚重的云层,投下几缕奄奄一息的惨淡光柱,非但带不来丝毫暖意,反将这方天地映衬得愈发萧索死寂。
刚从两界交接的薄弱处挤身而出,身后那层隔绝阴阳的结界涟漪缓缓平复。
一股难以言喻的空落感瞬间攫住了她。
在冥界,纵然忘川水寒彻骨髓,彼岸花摇曳着死寂的猩红,但她仙力流转自如,幽冥的阴气不过如薄纱轻笼。
此刻,踏入这阳气主导的人间,无形的法则如同万钧枷锁轰然落下,体内奔腾的仙元瞬间被死死压制,沉入灵台最深处,凝滞如冰封千载的暗河。
没了仙力护持,一种前所未有的、刺入骨髓的寒意骤然炸开。
那是在冥界孟婆亭中,年年岁岁熬煮忘忧汤时,悄然蚀透仙骨的阴冷。
它蛰伏已久,此刻终于寻到了宣泄的裂口。
寒意自四肢百骸的骨缝间丝丝钻出,迅速洇透全身,缠绕每一寸肌肤。
裸露在风中的手指,纤细却僵硬,冻得发青,指尖浮着一层死气沉沉的灰白。
她下意识收紧双臂环抱自己,单薄的衣料聊胜于无,身体深处仿佛塞满了万载玄冰,由内而外渗出凛冽寒气。
每一次呼吸,吸入的是人间干冷的空气,呼出的,却分明带着冥界的森寒白雾。
她微微颤抖着,踉跄踏上那条被风沙啃噬得坑洼不平的荒道,向北踽踽而行。
目光所及,疮痍满目。
曾经或许丰沃的土地,如今只剩大片龟裂的荒芜,裸露着贫瘠的黄土。
几丛枯草在风中徒劳地瑟缩,顽强而绝望。
偶见几处断壁残垣,焦黑的木梁半埋土中,是战火烙下的无声疮疤。
远山光秃秃的,一片枯槁的灰褐。
路上杳无人迹,唯有风卷着沙尘,发出呜咽般的低吼。
不知走了多久,前方横着一条浑浊的浅河,河床裸露着大片淤泥,水流细弱如垂死者的脉搏。
一座简陋的木桥歪斜其上,桥板腐朽,踩上去吱呀作响,仿佛下一刻就要溃散。
桥头不远处,一座废弃的驿站倾颓而立,墙壁坍塌大半,露出内里烟熏火燎的残迹。
驿站旁,半截残破的石碑仆倒在地,字迹早被风雨剥蚀殆尽,只余一个模糊难辨的“驿”字轮廓,诉说着此地早已湮灭的生机。
碧落踏过破桥,继续向北。
荒凉渐次褪去,却被另一种景象取代,依旧寻不见半分暖意。
大片本该沃野千里的土地,如今荒草丛生,半人多高的枯草在风中起伏如涛。
野草深处,几截朽烂的木犁碎片半埋土中,早已被蔓草紧紧缠绕。
更远处,田埂的轮廓尚在,可田里稀疏的秧苗蔫头耷脑,叶片枯黄卷曲,显然久旱无雨,又或根本无人照管。
终于,路上开始有了稀稀落落的人迹。
几个农人佝偻着背,在那些半荒的田地里麻木地刨挖。
他们面黄肌瘦,颧骨高耸,身上的破袄补丁叠着补丁,眼神浑浊,透着被生活榨干的疲惫。
一个瘦骨嶙峋的小男孩赤着脚丫在田埂上飞奔,怀里紧紧搂着几根刚挖出、同样干瘪的野菜根茎。
碧落经过时,那孩子抬起乌黑的大眼睛怯生生地瞥了她一眼,随即飞快跑开,仿佛她是某种不祥之物。
路边歇脚时,她瞥见几个行商模样的汉子蹲在土坡下,一边啃着梆硬的杂粮饼子,一边低声咒骂。
“这鬼世道!老子从南边贩点盐巴过来,路上关卡层层扒皮,税吏比蝗虫还狠!赚的那点血汗钱,还不够塞他们牙缝的!”
“谁说不是!”另一个络腮胡汉子狠狠啐了一口,“都是那老皇帝造的孽!早年是威风,开疆拓土,可打仗不要钱粮?不要人命?把国库都打空了!养肥了那群杀才将军,苦了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
“新皇上位都五年了吧?”一个年纪稍大的叹着气,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死苍蝇,“听说倒是个想干事的,可前头捅下的窟窿太大,填不上啊!咱这日子,也就比前几年饿殍遍野的光景强那么一丝丝,啥时候是个头?”
“强点儿?我看是换了个法子熬煎人!”络腮胡愤愤不平,“听说北边又要增兵了,指不定哪天征粮征夫的衙役就踹到门上来了!这日子,真他娘的凉透了心!”
“凉透了心……”碧落默念着这几个字。
那寒意,仿佛从她的骨头缝里渗出,渗入了这片她初识的人间土地。
她裹紧身上毫无暖意的单薄素衣,继续迈步。
每一步踩在干硬的土路上,都激得一小团呛人的黄尘腾起,也带起一股刺骨的冷意。
日头一寸寸西沉,寒意愈发刺骨。
碧落只觉那股侵入骨髓的阴冷之气在四肢百骸间流窜,如同万千细小的冰针在穿刺。
手脚早已麻木,唇瓣失了血色,苍白的脸颊在暮色里显得格外突兀。
正当寒意几乎要将意识冻结时,前方路边,一个简陋的茶棚撞入了眼帘。
几根歪斜的毛竹支着低矮的棚顶,四面透风。
棚下摆着两张破旧条凳和一张斑驳的小木桌。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妇人,正费力地端起一只热气蒸腾的大陶罐,将它从泥炉上挪开。
炉火微弱,映亮了老人沟壑纵横的脸庞和那双骨节粗大、布满冻疮与老茧的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碧落本能地驻足。
炉火散发出的微弱暖意,在凛冽的空气中显得弥足珍贵,宛若沉沉黑暗里的一点萤光。
她迟疑着,不知该不该靠近。
那老妪却已抬起头,浑浊而敏锐的目光瞬间攫住了路边这抹孤零零的、与周遭荒凉格格不入的身影。
“姑娘?”老妪的嗓音沙哑,带着浓重的边地口音,却透着一股朴实的关切,“赶远路啊?这天儿,冷得邪乎!快,进来坐坐,棚里好歹能挡挡风!”
碧落微微迟疑,刺骨的寒意终是压倒了疏离。
她挪动冻僵的双脚,缓缓挪进茶棚。
棚内并不比外头暖和多少,但至少少了那割面的寒风。
老妪眯着眼,细细端详碧落。
那身质料奇异、纤尘不染却单薄异常的素衣,那张苍白得不染人间烟火的精致面孔,还有那双深潭般沉寂的眼眸……老妪皱纹密布的脸上掠过一丝了然与更深的怜悯。
“哎哟哟,瞧这冻得!”老妪心疼地咂咂嘴,不再多问,颤巍巍地拿起一只粗陶大碗,用木勺从滚烫的陶罐里舀出满满一碗粘稠的糊糊。
那糊糊呈灰褐色,夹杂着粗糙的野菜碎末,热气腾腾,散发着谷物与野菜混合的、朴拙的香气。
“快,拿着!暖暖手,也暖暖身子!”老妪不由分说地将滚烫的粗陶碗塞进碧落冰冷僵硬的手中。
碗壁的灼热骤然传来,烫得碧落指尖一缩,那久违的、属于人间的温度顺着冰凉的皮肤直透进来,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随即化作一股奇异的、令人战栗的暖流。
碗中升腾的热气扑上她冰凉的脸颊,洇开一丝湿润的暖意。
“谢谢……”碧落低声道,嗓音有些干涩。
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碗,感受着那沉甸甸的热量,仿佛捧着世间罕有的珍宝。
老妪摆摆手,在旁边的破凳子上坐下,浑浊的双眼望向棚外暮色四合、愈发苍凉的官道,长长叹了口气:“谢啥呀……这世道,都不容易。
天冷,人心更冷啊。
姑娘,听老婆子一句,你这身打扮,这通身气度……一看就不是咱们这荒山野岭能养出来的。
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吧?落了难?”
碧落捧着热粥,未置可否。
老妪只当她是默认了,脸上忧色更浓:“哎,造孽哟!这年景,你一个娇滴滴的姑娘家,穿成这样孤身上路……那不是羊入虎口么!听婆子的,前头不远就是咱们村,就在县郊。
你先跟我家去,老婆子给你找几件厚实耐脏的粗布衣裳换上,再把你脸上弄得……嗯,弄得寻常些。
这么扎眼,可不成啊!”
老妪的话语絮絮叨叨,却像一股温热的溪流,裹挟着毫无保留的关切,缓慢而执着地冲击着碧落心湖外围那层三百年冥界生涯凝结的冰壳。
那冰壳太厚、太坚硬,并未立刻消融,但碗中粗糙的糊糊散发的热气,却实实在在地熨贴着她冰冷的指尖和几乎失去知觉的肠胃。
她小口地啜饮着,温热的、带着粗粝口感的食物滑入腹中,化作微弱的暖意,在四肢百骸里艰难地扩散,试图对抗那盘踞在仙骨深处的森寒。
老妪看着她低头喝粥时露出的那截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脖颈,又重重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沉甸甸地压着对人世艰难的无奈。
暮色四合,如墨汁般迅速在荒原上洇染开来。
碧落跟着老妪,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了冷清的官道,拐上一条更窄、更颠簸的土路。
路旁稀疏地立着些低矮歪斜的土坯房,黑黢黢的轮廓在昏暗的天光下沉默着,偶有一两点昏黄的豆油灯光从狭小的窗口透出,便是这荒凉夜幕下唯一的暖色。
几声零星的狗吠响起,更添几分萧索。
老妪的家在村子最东头,紧邻着一片半荒的菜地。
院子很小,泥土夯实的院墙豁着几个口子。
推开吱呀作响的柴扉,入眼是三间低矮的土屋,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在晚风中微微颤动。
屋里陈设简陋得近乎空荡,一张磨损得看不出颜色的木桌,两条长凳,墙角堆着些农具和柴草。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干草和烟火混合的气息。
“姑娘,委屈你了,将就一晚。
”老妪摸索着点亮一盏如豆的油灯,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一隅黑暗。
她蹒跚着走进里屋,窸窸窣窣翻找一阵,捧出一套半旧的靛蓝色粗布衣裙,还有一块洗得发白的粗布头巾。
“这是我女儿出嫁前穿过的,你别嫌弃,洗的干干净净。
换上吧,你这身……太惹眼了。
”
碧落依言接过那粗糙的布料。
触手的感觉陌生而奇异,远不如她身上的仙衣柔软,甚至有些扎手,带着一股陈年的、混合着皂角和阳光的味道。
她走到角落,背对着昏黄的灯光,褪下那身象征神职的仙衣。
当冰凉的空气骤然接触到皮肤时,她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仙衣离体的瞬间,仿佛也带走了一层无形的屏障。
她迅速换上那套粗布衣裙,宽大且不合身,空荡荡地罩着她纤细的身体。
老妪端来一个盛着清水的破陶盆,盆底沉着些浑浊的泥沙。
“来,姑娘,洗把脸。
老婆子给你弄点锅底灰……”
碧落依言俯身,掬起一捧水。
水面晃动,映出一张模糊的面孔轮廓。
她微微凝神,借着昏暗的光线看向水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水中映出的脸,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如同冥河岸边被河水冲刷了千年的冷玉。
皮肤细腻依旧,却透着一股非人的、缺乏生气的透明感。
最刺目的是那双眼睛,曾经清澈的眸底,此刻却沉淀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幽潭般的冷寂,那是忘川水浸润、阴气蚀骨后留下的印记,无论她如何压制仙力、如何试图模仿凡人,都无法完全掩去。
这苍白与冷寂,是阴气深入仙骨、渗透神魂的表征,是她从冥界带来的、无法磨灭的烙印。
人间温暖的粥食和衣裳,此刻也无法驱散这由内而外的寒意。
她默然看着水中的倒影,指尖触碰到冰冷的水面,激得她又是一颤。
“唉,可怜见的,这脸白得……”老妪的声音带着心疼,她颤巍巍地走过来,手指沾了些灶膛里刮下的冷灰,动作轻柔却不容拒绝地抹在碧落过于光洁白皙的额头和脸颊上。
粗糙的灰粒摩擦着皮肤,带来微妙的麻痒感。
老妪又仔细地帮她将那头乌黑柔顺、不染尘埃的青丝用粗布头巾包裹起来,严严实实地遮住了大半额头和鬓角。
“好了,这下看着像个逃难的村姑了,”老妪退后一步,眯着眼打量,满意地点点头,“虽还是俊,但没那么打眼了。
姑娘,听婆子的,明儿上路就这样打扮,低着头走路,遇到生人别搭话,能少好些麻烦。
”
碧落抬手摸了摸被灰抹得有些粗糙的脸颊,又扯了扯头上紧束的头巾,一种强烈的陌生感和束缚感笼罩着她。
她低声道:“多谢婆婆。
”
老妪摆摆手,脸上露出慈和的笑容:“谢啥,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处。
灶上还温着点糊糊,再喝点暖暖?”正说着,院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夹杂着年轻男女低低的说话声,带着几分羞涩与欢愉。
“娘?娘你在家吗?”一个清亮的女声在院门外响起。
“在呢在呢!”老妪应着,脸上笑开了花,忙不迭地走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