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庐江之战》之一作者:慕容无言(1/3)
同人。
《庐江之战》
作者:慕容无言
之一
衡阳城本来不是大城,城高不过一丈,厚不过三步,更没有防御的角楼与马面。
自荆州一统之后,这里远离前线,附近更没有山贼,城防自然也就破败了许多,砖缝间青草丛丛,城壕内蛇鼠常见。
南北两座大门上,连漆的颜色都看不出来。
但就这样一座城,仅仅用了不到半年,就变成了一座城高两丈、城墙上能并驰双马、城门之外另有瓮城的雄城。
修城者尤嫌不足,又将护城河挖深了三尺,在城北十里处的小山修了一座土堡,专做警示用。
不但城防加固了,城内的石板路也换成了砖路,一尺见方的砖竖着铺在地上,层层密密,马蹄子踏在上面,声音闷而沉,不会在夜里吵到路边住民,即使被车辇坏了也容易换修,而且也便于清扫,据说这是从襄阳城里学来的法子。
从九月开始,荆州各处的物资就源源不断的朝这里运来,兵器、弓矢、铜铁、木炭、粮食、农具等等,将城里各处库房塞得满满的。
城里八成以上的店铺都换了新招牌,即使最吝啬的掌柜,也给自己的店铺门面刷了一层漆。
许多人家连自己的院墙都修缮了。
这一切,都是为了从襄阳迁居而来的公子刘琦。
城中心靠西侧,原来的太守府被滕了出来,又在府内新修了一座方圆数十步的木楼。
这木楼设计极巧,上下三层、飞檐斗拱,外有连廊,内设机关。
竟全部用榫头和粘胶连合,没有用一根钉子。
负责这木楼设计与督工的,与指挥修缮城防的是同一个人,鲁门南支的掌门人鲁得阳大师。
鲁班之后三代,鲁门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一直在宫中听命,在董卓霍乱长安时在劫难逃,以致人才凋零,如今仅剩木工一项艺能。
南派反而因为早早的南迁荆襄而得以开枝散叶,木工、建筑、锻造等等各项艺能据都炉火纯青。
据说公子刘琦见此楼后,围着它转了两圈,又入楼赏玩了一个下午,是赞不绝口,深为叹服。
铺开随身带着的襄阳纸写了“巧夺天工,精致入神”八个字,让人做了一件屏风,立在楼内。
鲁大师听说了,竟跑上门来,乞死乞活的将这屏风要走了,说要供在家里,炫耀于人。
不过鲁大师也没有白拿东西,作为交换,他又给衡阳南北的瓮城设计了两扇单人即可收放的千金闸,说要让公子在这里安住的固若金汤。
木楼的二层非常空阔,横梁上垂下来莲花型的铜灯,可以随着铜链的收放可升可降,灯上对应的位置,安置着荷叶盖状的铜镜,这样既便于排烟更有利于聚光,也免得那一排排的蜡烛架子占地方。
因为这里要安放公子刘琦的沙盘。
刘琦走到北侧的木架旁边,将垂下的一根棕色绳子用力拉了三下,随着卷轴的转动,原来挂在那里的幽并地图缓缓上升卷起。
随着一根了绿色绳子的拉动,随着一阵机括转动的声音,一副杨豫地图缓缓垂下来。
刘琦端详了地图片刻,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两根竹简,叹口气,转身走到沙盘旁边。
这沙盘及膝高,几乎铺占了整个楼面,只在墙壁之前留出一排座椅与一步宽走道的空隙。
这是用四十筐黄土与十斗面粉、六升蜂蜜制成,吕蒙与文杰为了搅匀这些东西,几乎将两腿踩得抽筋。
当时府里诸多下人们要来帮手,怕累着了两位大人,但这两人怕他们不仔细不尽心,更知道这对于刘琦而言非常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