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质子生涯(2/3)
处荆州,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缺少人手,缺少资源,要操心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南方的张羡和苏代,会不会再搞出什么是非来?而袁术,又会在何时失去耐心,要把荆州完全收入他的掌中呢?
袁术曾经是个能打能拼的人,不然的话,仅凭父辈余荫,他也很难这么容易就爬到后将军的位置上。
不过现在的他,却似乎对打仗不感兴趣,他很少去鲁阳前线,他只在宛城享受,建官邸,征钱粮,选美女,吃大户,日日欢歌,夜夜宴饮,再就是一封封表章打上去,表这个为这个官,表那个为那个官。
前线那里都是孙坚自己在打拼。
这给人一种错觉,就好像,是孙坚一心要找董卓报仇,是董卓杀了孙坚满门,而不是杀了袁术满门似的。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袁术,他眼下的力量,绝对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作为将军的他,似乎更热衷于玩弄权术,而不是以武勇克敌,说到底,他还是一个老式的官僚,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军阀。
他表面上强大,但对自己的手下并没有严格地掌控。
比如他广结朋党,以自己统率荆州南阳,先后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陈瑀为扬州刺史,企图以此变相控制荆州、豫州、扬州,成为南方群雄之首,同时还联络幽州的公孙瓒,威胁袁绍的腹背。
但是,他这种做法,实际的效果堪虑,最后连孙策都背叛了他,这就是证明。
所以,虽然他表面上很强大,很可怕,但是无论是我还是蒯越,都曾说过,只要我们荆州恢复元气,击败他还是不难的。
从这一点,我又想到了荆州的掌控上,说袁术是个不会掌控人心的老式官僚,其实父亲也一样,甚至犹有过之。
他是君子人,君子不党,虽然他曾以党人的名义受难,但是他还是不曾改变过这个观念。
他觉得一个真正的士大夫,就是要一心报国,两袖清风,忠直善良,宽待百姓,这样就会得到万民称颂,就会流芳百世。
这种想法,并不错,但是在三国这个时期不适用。
因为三国是强者为尊,能者为上,无论你多爱民,多有名望,你死了,也就完了。
他唯一比袁术强的地方,就是他的名称好,受百姓爱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何改变这一点呢?在宛城待着的时间里,我总在想这个问题。
其实管理上达到统一,必须要抓住三个权力,一是人权,二是财权,三是军队。
父亲现在这种依靠大户的做法,虽然短期内会有较大效果,但是也会造成巨大的弊端,那就是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到时再想要改过,可就势比登天了。
王莽、董卓,这借鉴就在眼前。
在这个时代里,各太守、县令长的权力都太大了,他们就是土皇帝,上管天下管地,当中管空气,作为太守,甚至可以调用郡国军。
而父亲现在,只是一个刺史。
刺史这个官职是武帝元封初年设立的,负责巡行郡县,以“六条”问事,概括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实对地方政事,已经是无所不包。
虽然只是六百石小官,却考察二千石的太守。
这是个相当于后世的纪检干部一样的官职,可以乘传奏事,总隶属于御史中丞。
到成帝绥和元年,罢部刺史,置州牧,秩亦二千石,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