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公子堤(2/3)
因为一打起来,南北一封锁,我们没地方可以去买,所以种粮食就成了当前最要紧的工作。
江南那边的稻种产量比较高,但也只是相对的,其产量比占城稻还差不少,而我眼下不可能让人跑到交州去弄稻种,太远了,我又不认识交州刺史。
在产量增加不太多的情况下,必须增加土地面积。
我把目光看向了云梦泽。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描述,云梦泽东到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西至鄂西山地,北及大洪山区,南缘大江,东西约在四百公里以上,南北不下二百五十公里,总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而后世湖北省的总面积才不过十八万平方公里。
汉王朝设立的华容县、竟陵县,都是在云梦泽的后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在宋代,江汉平原开始广泛挽堤围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故元明时流行“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眼下,襄阳南的大洪山到华容段的云梦泽,全部都是浅水,无法种植,又难以穿行,偶有居民划船到较高的小洲上种植,却苦于来往不便。
如果想把泽中高地合理开发利用起来,关键一点,就是筑堤。
我决定筑堤。
我让人在水中用芦荻干草做成墙的样子,上面栽成两行,相距三尺,离墙六丈,又做一墙。
把水中的淤泥沥干,塞在干草中间,等干了之后,做水车车去干草墙内的水,就现出两条三尺宽的泥道来。
我让人将一条泥道里的土挖出来,筑在另一条泥道上,于是一个简易的堤坝就筑成了。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苏州到昆山县之间的宋代苏州堤便是用此法筑成的),很快得到推行。
继襄阳城草创之后,流民们以极大的热情涌向了云梦泽,开始了大规模的挽堤围垸工程。
一条又一条的堤筑成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开发出来了,原来可望不可及的土地,如今成为了可耕种的良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人们欢快的唱着歌,去他们的田地中播下希望的种子。
人们的热情一旦爆发出来,其产生的能量是相当可观的。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开荒最多的一户达到三十顷。
当然不可能每家都能达到这种水平,但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南郡总耕地面积达到了五十万顷,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这个时代,一个五口之家要一顷地才能保持基本的生活开支(汉代的一顷相当于平方米)。
不过眼下,我们基本上可以达到每户2顷以上,也就是说,如果粮食收上来,我们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有富余了。
当然,这还要不出水、旱、虫灾,在收获前不被袁术、孙坚祸害。
至五月份,站在高高的襄阳城门向东南方向望去,原来波光闪闪的云梦泽已成一条蛮荒巨龙,无数小堤坝曲曲弯弯化为龙鳞,其间绿意浓浓,到处都是正在生长的庄稼。
农人,有了地,有了粮,就算是有了家,就可以安定下来,用自己的辛苦养活老婆孩子,生长繁衍下去。
这些善良的农人,同样把治理云梦泽的功劳送到我身上,并把那些简易的堤坝称为公子堤。
说起来,这些田地都是非常肥沃的,因为它本身是泽中淤泥,兼又方便灌溉,长势显得格外喜人。
面对这种形势,虽然说父亲压力重重,却也不禁展开笑颜,不但在家宴里让蔡氏帮我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