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拾荒者与芯片(1/3)
破晓的微光并未给锈锚岛带来多少暖意,只是将笼罩一切的、永恒的昏黄渲染得更加层次分明。
高浓度的辐射尘扭曲了阳光,让其呈现出一种病态的、橙紫色的调子,仿佛天空本身也患上了某种溃烂的疾病。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金属锈蚀味、臭氧的刺鼻气味,以及某种更深层、更难以名状的腐朽气息——这是末日之后每一个清晨的标准基调。
黄凌在他的“房间”——一个由旧世界集装箱改造而成的狭小空间里醒来。
冰冷的金属板硌得他背脊生疼,单薄的保温毯根本无法完全抵御从缝隙里渗入的寒意。
他坐起身,揉了揉因睡眠不足而干涩的双眼,习惯性地伸手摸向挂在脖颈处的项链。
那并非什么装饰品,而是一块比指甲盖略大、厚度约几毫米的灰黑色芯片。
它被粗糙地镶嵌在一个手工打磨的金属护套里,用一根坚韧的合成纤维绳串着。
芯片表面没有任何可见的电路或标识,触手一片冰凉,只有在极偶尔的情况下,才会感觉到一丝难以捕捉的、微弱的温热。
这是他父母留下的唯一遗物。
三十年前,那场地脉崩塌的灾难席卷全球时,他们作为守望者联盟顶尖的能源研究员,正在一座深埋地下的前沿研究所工作。
事故发生后,研究所所在区域彻底被岩浆和扭曲的地壳吞噬,官方记录上只有冷冰冰的“失踪”二字。
这块芯片,是事故前他们通过紧急信道最后传输出来,并由一位侥幸逃出的同事冒死带回给他的。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多年来,黄凌早已反复检查过它无数次,用尽了锈锚岛上能找到的所有简陋仪器,甚至在一次难得的机会中,偷偷借用过来自大型浮空岛的稍微先进一点的设备。
结果始终如一:它就像一块死物,内部结构似乎因某种极强的能量冲击而彻底熔毁,没有任何能量反应,无法读取,无法解析。
它更像是一个象征,一个念想,一个关于过去、关于失去的冰冷墓碑。
他将芯片塞回衣内,贴肉藏着那份冰凉,开始每日的例行准备。
穿上耐磨的、打满补丁的粗帆布作业服,检查随身装备:一把刀口有些卷刃的合金匕首,一捆结实的攀索,几个空置的用于存放小型晶核的屏蔽罐,还有一个水壶和仅够一天消耗的合成营养膏。
这就是他作为拾荒者的全部家当。
推开吱呀作响的集装箱门,锈锚岛的全貌在眼前展开。
这座浮空岛面积不大,整体形状像一枚生锈的船锚,名字也由此而来。
岛屿边缘,一层微弱闪烁着的淡蓝色能量屏障艰难地抵御着外部恶劣的环境。
屏障之外,是翻涌不息、色彩诡异的辐射尘云,偶尔能见到巨大的、扭曲的阴影在其中若隐若现——那是游弋在深渊带中的恐怖生物。
屏障之内,是挤挤挨挨的简陋棚屋、扭曲的金属建筑残骸,以及利用每一寸可利用土地建立的真菌农场和水汽收集器。
整个岛屿都弥漫着一种压抑的、为生存而挣扎的喘息声。
人们已经开始活动,脸上带着末日幸存者特有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