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出院与规划(1/3)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舟就醒了。
病房里静悄悄的,同病房的大叔还在打呼噜,窗外传来清洁工扫地的“唰唰”声,混着远处早点摊的吆喝,透着清晨的烟火气。
他摸了摸额角的纱布,纱布已经干了,没再渗血,只是轻轻碰一下,还带着点轻微的麻意——医生昨天说过,轻微脑震荡没大碍,只要别剧烈运动,回家养几天就好。
“醒这么早?”林建国端着洗漱用品从外面回来,手里还攥着两个热乎的肉包子,“我去楼下早点摊买的,你尝尝,还是你以前爱吃的那家。
”
林舟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馅的油香混着面皮的麦香在嘴里散开——是巷口张记包子铺的味道,前世他读高中时,每天早上都要绕路去买两个,后来上了大学,就再也没吃到过了。
他一边吃,一边说:“爸,今天咱们办出院吧,医生都说没事了,在医院住着也是浪费钱。
”
林建国原本还想再让他多观察一天,闻言皱了皱眉:“再住一天呗,万一有啥情况,医院里方便。
”他知道儿子是心疼钱,可在他眼里,儿子的身体比啥都重要。
“真不用,”林舟把最后一口包子咽下去,擦了擦嘴,语气笃定,“昨天医生查房的时候都说了,脑震荡恢复得挺好,回家注意休息就行。
而且家里舒服,妈做的饭也比医院的好吃。
”他故意提了母亲,知道父亲最听母亲的话。
果然,林建国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行,听你的,吃完早饭咱们就办手续。
”
办理出院手续花了半个多小时,收费窗口前排着长队,林建国攥着缴费单,一边排队一边念叨:“幸好医保报了一部分,没花多少钱,剩下的才两百多。
”
林舟跟在后面,看着父亲小心翼翼把缴费单折好塞进兜里的样子,心里酸酸的——前世家里就是这样,不管花多少钱,父亲都要反复算好几遍,连几毛钱的零钱都要仔细收好。
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多了。
六月的阳光变得刺眼起来,林舟下意识地眯了眯眼,抬手挡了挡。
街道上车水马龙,自行车和电动车穿梭在机动车之间,叮铃铃的车铃声此起彼伏;路边的小贩推着三轮车,车上摆着切好的西瓜,红瓤黑籽,用保鲜膜盖着,旁边立着块纸板,写着“西瓜一块五一斤”;还有卖冰棍的老奶奶,推着老式的保温箱,箱盖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嘴里吆喝着“绿豆冰棍、奶油冰棍,五毛钱一根——”。
一切都带着2008年特有的鲜活气息,不是前世记忆里模糊的影子,而是实实在在的、能摸到、能闻到的真实。
林舟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混着汽油味、西瓜的甜香和冰棍的奶味,陌生又熟悉,让他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走,爸带你吃点好的,补补身体。
”林建国心情好了不少,拍着他的肩膀,指了指街对面的小饭馆,“那家川菜馆不错,你以前总说想吃他们家的鱼香肉丝。
”
“不用了爸,”林舟笑着摇头,拉了拉父亲的胳膊,“回家您给我煮碗面条就行,我想吃您做的鸡蛋面了。
”
前世父亲总说自己厨艺不好,做来做去就只会煮面条,可那碗简单的鸡蛋面,却是林舟后来在外面打拼时,最想念的味道——清水煮面,卧两个荷包蛋,再撒点葱花,简单却暖胃。
林建国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角的细纹都舒展开来:“行,回家给你煮面,卧两个鸡蛋,再给你卧个糖心的!”
回家的路上,林建国骑着那辆老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林舟坐在后座上,双手轻轻攥着父亲的衣角。
自行车穿梭在老城区的小巷里,巷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