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项梁的布局与沛公的抉择(2/3)
双赢!”
他看向萧何:“老萧,备礼!要厚!把砀郡缴获的那几套最好的秦军将领铠甲给我带上!再挑几十匹好马!咱们去薛县,拜拜项大哥的码头!”
薛县楚军大营,旌旗招展,甲士肃立,杀气腾腾。
项梁高坐帅位,玄衣纁裳,气度威严。
范增侍立一旁,如同蛰伏的老狐。
英布、陈婴等大将分列左右。
当刘邦带着萧何、樊哙等寥寥数人走进大帐时,立刻感受到了那股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项羽那高大如魔神般的身影立在项梁侧后方,重瞳扫过刘邦,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一丝…玩味?仿佛在看一只闯进猛虎领地却格外有趣的猴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沛县刘邦,拜见上柱国!久闻上柱国威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刘邦姿态放得极低,深深一揖到底,言语恭敬,动作标准得挑不出一丝毛病,完全不像个草莽出身的豪强,倒像个深谙礼数的…老官僚?
项梁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虚扶一下:“沛公请起。
沛公起于丰沛,连克秦城,威震砀郡,亦是当世豪杰!今日来会,共襄反秦大业,实乃楚地之幸!”场面话滴水不漏。
刘邦起身,脸上立刻换上恰到好处的悲愤和无奈:
“上柱国谬赞了!刘邦惭愧啊!本欲为楚地先驱,奈何家贼难防!那丰县雍齿,勾结魏逆周市,窃据我根基,屠戮我乡党!刘邦屡次攻打,奈何兵力薄弱,乡亲受其蒙蔽…寸功难建,愧对父老!”
他声情并茂,眼眶似乎都有些发红,将一个被背叛、思乡情切的领袖形象演得入木三分。
项梁心中了然,面上却露出同情之色:“雍齿背主求荣,实乃楚地之耻!丰县乃沛公桑梓,岂容贼子盘踞!”他话锋一转,直入主题,“沛公欲复丰县,需多少兵马?”
刘邦心中一跳,暗道“来了!”,脸上却显出感激和谨慎:
“不敢奢求过多!但求精兵五千!必为上将前驱,夺回丰县,以雪此恨!此后,刘邦及麾下九千儿郎,唯上柱国马首是瞻!但有差遣,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他给出了一个对方能接受、自己也能消化的数字,同时抛出了“效忠”的诱人条件。
项梁与范增交换了一个眼神。
五千兵,不多不少。
既能解刘邦燃眉之急,让他感恩戴德,又不至于让他实力膨胀到难以控制。
更重要的是,这五千人从哪里来?
项梁抚掌大笑:“好!沛公忠勇可嘉,孝义感天!本柱国岂能坐视乡梓蒙难?来人!”他声音陡然转厉,“调拨精兵五千,战将十员,即日交由沛公指挥,助其收复丰县!”
话音一落,帐外走进十名顶盔掼甲、神情或桀骜或阴沉的将领,身后隐约可见帐外肃立的军阵。
刘邦眼尖,立刻认出其中几人正是昔日秦嘉麾下的旧部!项梁这手玩得漂亮!这五千“精兵”,绝大部分是刚刚收编的、军心未附的秦嘉旧部!
给刘邦,既做了顺水人情,彰显了自己作为盟主的慷慨,又把这批烫手的山芋甩了出去,让他们去和雍齿(背后是魏国周市(fu))狗咬狗,消耗敌人也消耗内部不稳定因素,还能让刘邦欠下一个天大的人情,将其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刘邦心中瞬间明镜似的,暗骂一句“老狐狸!空手套白狼玩得溜!”,但脸上却绽放出无比“真诚”的狂喜和感激,再次深深下拜,声音都带着“激动”的颤抖:“上柱国再造之恩!刘邦没齿难忘!丰县光复之日,便是刘邦率部归建,誓死效忠上柱国之时!”
帅帐内,刘邦搓着手,涎着脸对项梁笑道:“上柱国,听闻您帐下有位女神医虞姑娘,妙手回春。
小弟军中伤患众多,缺个镇场子的医官…您看…”他眼中闪着精光,显然打听过虞瑶的本事。
项梁笑容不变,眼底却掠过一丝冷意,端起酒樽轻抿:“虞瑶乃我军中柱石,不可轻离。
”他目光扫过侍立末席、垂首不语的韩信,“倒是这位韩郎中,颇通医理兵略,可助沛公。
”
不待刘邦反应,项梁已扬声:“韩信!即日起调任沛公麾下,领医官!”命令斩钉截铁。
韩信猛地抬头,清瘦的脸上血色尽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