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考古浮海记> 第22章 远诚宜甄

第22章 远诚宜甄(1/3)

暮春的长江裹挟着桃花汛,拍打着“探海号”的船舷,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

    程远跪在甲板上,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片青瓷残片。

    残片边缘带着细微的冰裂纹,釉色在夕阳的折射下突然泛起一层幽蓝的光晕,与声呐屏幕上刚刚跳出的翡翠色回波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他猛地抬头,视线与林珊相撞——她正抱着平板电脑疾步走来,潮湿的江风掀起她病后初愈的鬓发,几缕碎发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却难掩眼底的兴奋。

     “北纬32°03,东经118°46,”林珊的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将《梁书·诸夷传》的记载与卫星地图层层叠合,“看这水下轮廓,是‘丁’字形码头!绝对是南朝建康港遗址!刘宋永初二年,倭王赞遣使入贡就是从这里启航的,史书记载他们‘道迳百济,装治船舫’,说不定能找到当时的造船作坊。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病后的沙哑,却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程远放下镊子,接过平板电脑。

    屏幕上,江底五十米处的夯土结构清晰可见,码头的桩基排列整齐,像一排沉默的巨人,守望着千年的江水。

    “准备深潜器,”他转身对郑海峰喊道,“带齐取样工具,重点检测桩基的年代和材质。

    ” 深潜器缓缓沉入江水,浑浊的水流在观察窗前翻滚,仿佛要将所有秘密都藏进幽暗的深处。

    当探照灯的光柱刺破千年黑暗,眼前的景象让舱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夯土码头的木构桩基整齐排列,每根樟木柱都留有被潮水浸泡的层状纹理,像树木的年轮,记录着江水的涨落。

    程远操纵机械臂靠近第三根桩基,发现榫卯接口处嵌着一枚铜饰,表面覆盖着青绿色的铜锈。

     “清理铜饰表面,”他低声下令,指尖在操纵杆上微微用力。

    机械臂的毛刷轻柔地拂过铜锈,“倭国奉献”四个篆字逐渐显露,周围环绕着海浪纹,边缘还残留着海贝长期摩擦的细腻痕迹。

    “碳十四检测数据出来了,”林新宇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距今1587±12年,与刘裕称帝后倭国首次遣使的时间完美吻合!” 林珊凑近观察窗,手指无意识地划过玻璃上的水汽:“你看这铜饰的工艺,海浪纹里掺了倭国特有的‘波千鸟’纹样,但篆字的笔法分明是中原工匠的风格。

    当时两国的交流,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入。

    ”她的目光落在桩基底部,那里还粘着些许水草的残迹,“这些樟木应该来自江南,倭国使者很可能在本地定制了船只。

    ” “快看防波堤的青石板!”张瑜的喊声突然从另一台深潜器传来。

    程远迅速调整角度,只见堤岸的青石板上密布着“之”字形凹槽,深浅不一,显然是纤夫拉船时绳索磨出的痕迹。

    凹槽底部隐约有刻字,张瑜操作机械臂用超声波清洗后,“元嘉二年”的纪年清晰显现。

     当她将纹路扫描图与手机里储存的日本奈良正仓院藏“遣宋使铜印”比对时,屏幕上两条曲线精准重合:“这是同一批工匠的手艺!你看这凹槽的转角角度,和铜印边缘的折线完全一致。

    千年前,倭国使者就是牵着船队从这里靠岸的,说不定他们的船绳上还系着同款铜印。

    ” 暴雨突然倾盆而下,江面上掀起白色的浪涛。

    郑海峰在码头西侧的仓库遗址有了新发现,淤泥中露出的碳化竹简被清水浸润后,墨字逐渐显影:“金刚指环一枚,赤鹦鹉鸟二只,天竺白叠布十匹”——与《宋书·蛮夷传》记载的呵罗单国贡品清单一字不差。

     程远望着舱外被雨水模糊的江面,忽然想起林珊病中反复念叨的梦:“好多船在雾里走,桅杆上挂着带莲花的幡……”他转头看向林珊,她正专注地记录着竹简上的文字,侧脸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柔和。

    “你还记得这个梦吗?”他轻声问。

     林珊抬起头,眼底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漾起笑意:“当然记得,当时总觉得是胡话,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对应的遗址。

    ”她指着竹简上“赤鹦鹉鸟”的字样,“《梁书》里说,扶南国曾献‘五色鹦鹉’,看来当时的珍禽贸易很兴盛。

    ”她的指尖轻轻点在“白叠布”三个字上,“这是棉花织成的布,来自天竺,说明南朝的海外贸易已经延伸到了南亚。

    ” 雨势渐小,夕阳从云层的缝隙中透出金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程远操纵深潜器缓缓上浮,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千年前,那些跨越沧海的使者、商人、工匠,他们的足迹就印在这片江底,而今天,他们的故事正通过这些冰冷的文物,一点点苏醒。

     黄海的晨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探海号”的甲板。

    程远站在船舷边,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岛屿,手里捏着一片从建康港带来的青瓷残片。

    突然,声呐屏幕上跳出一个菱形回波,信号强烈而稳定。

    “北纬37°22,东经126°38,”郑海峰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深度六十米,像是一艘沉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珊快步走来,眼睛盯着屏幕上的轮廓:“看这船型,长宽比接近五比一,是南朝海船的典型比例。

    而且这位置,正好在百济到建康的航线上。

    ”她转身对程远说,“我去准备深潜器,你跟我一起下去。

    ” 深潜器沉入黄海,海水逐渐从浑浊变得清澈。

    当探照灯照亮沉船的瞬间,所有人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叹:一艘南朝海船斜插在沙层中,船身虽已断裂,却仍能看清船舷上“百济贡舶”四个朱漆大字,莲花纹边框在灯光下泛着暗红的光泽,像是凝固的血迹。

     “这是梁中大通六年,百济王遣使求《涅盘经》的船,”林珊的声音带着一丝笃定,她轻抚着船板上的凿痕,指尖触到一处凹陷,“你看这榫卯结构,带着中原的‘燕尾榫’技法,却又掺了百济特有的‘鱼鳞叠’工艺——每块船板的边缘都削成斜角,像鱼鳞一样叠在一起,防水性能更好。

    ” 程远操纵机械臂提取了一块船板样本:“检测一下木材种类,看看是不是来自百济。

    ”结果很快出来,是朝鲜半岛特有的红松,与《三国史记》中“百济造船多用红松”的记载完全吻合。

     在主舱的淤泥中,郑海峰发现了一叠用婆罗树叶压制而成的经卷。

    树叶已经发黑,但上面的梵文经文中夹杂着汉字批注,末尾“百济博士王融记”的落款清晰可辨。

    “王融!”林新宇突然喊道,“《梁书》里记载,中大通六年,百济王遣使入梁,请求派遣《毛诗》博士和工匠,王融就是当时随行的学者之一!” 林珊小心翼翼地展开经卷,发现页边用淡墨绘制了简易的航线图,济州海峡的位置被特意画了一朵莲花。

    “这应该是他们的航海日志,”她指着图中的一个标记,“这里画了三颗星,对应着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说明他们是靠星象导航的。

    ” 张瑜在货舱里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三十件青瓷莲座灯整齐地码放在木箱里,灯座底部的“大通元年”款识清晰可辨,釉色青中泛绿,与南京栖霞山南朝墓出土的器物如出一辙。

    “这些灯是南朝赏赐给百济的,”她用棉签蘸取灯盏里残留的灯油,“你们猜这里面有什么?” 检测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想让我当反派?我偏要摆烂 万界系统偷猎者 重生后女配靠着弹幕一路高歌 人类管理员 九渊噬主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九幽弑神剑 开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员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父皇,我真是大孝子,您咋吓晕了 我爱你生生世世新白续 重生后,她们竟能偷听我的心声 星脉之寰 喵仙宗主:从猫薄荷开始证道长生 惊山月 她与男魅妖结为道侣/道侣病弱不可弃 我站的CP不能BE 异界骑士:我靠玩梗拯救世界 穿越红楼收金钗 命渡极城 问道录:趋吉避凶谋长生 战灵人 骨王萝莉:开局万族俯首称女皇! 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 萌娃姐弟的无敌洪荒日常 代码与魔咒 仙君,您的坟我挖错了! 重生公主:截胡龙运,踏碎虚空 铁火权舆 淫縛之花:微光下的镇魂歌 遇见月光 穿进修仙界我重生成了仙尊 万劫仙帝:脚踩星河镇八荒 全球异变:觉醒法师,天赋无限 我有一个灵宠 我在异世界当健身教练 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天道骨?我挖出来喂狗! 星穹炼甲 凤临九天:神君他偏宠小星澜 洪荒之白莲得道 古墓签到,我的宠物军团超凶哒 仙魔录:开局投资未来女帝 墟荒纪 活佛济公四 修仙家族之万古擎天 修仙,所有人都以为她背景很强 源心宇宙 分身模拟:从开局濒死到出世无敌 开局签到神兽蛋,我御兽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