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泉州寻才(3/3)
我的时代,已经交给了回忆。
”然而,他话锋一转,拍了拍手,一个身材精干、目光明亮的年轻人应声从内室走出,“这是我的孙子,你们可以叫他小哈桑。
他从小跟在我身边,学习看星辨位、观测洋流、识别风向。
我所有的本事,包括那些从未示人的秘密航路图,他都已掌握。
”
小哈桑约莫二十出头,神情沉稳,他向郑和行礼后,熟练地展开另一卷更为详密的海图,上面绘制着复杂的星座与方位线:“郑公公,这是祖父耗费一生心血绘制的‘过洋牵星图’,在茫茫大海上,即使罗盘失灵,只要夜空晴朗,依靠观测北辰星、华盖星、灯笼骨星等特定星辰的高度与角度,便能确定船舶所在纬度,指引航向。
”
这一夜,清净寺的灯火彻夜未熄。
郑和与这几位来自民间的航海精英围坐在一起,深入探讨远航的每一个细节。
马欢展示了他多年来记录的厚厚几大本航海日志,里面不仅有用汉字音译的各国常用词汇,还有对当地物产、风俗、政治状况的详细描述,甚至画有简易的港口地图与人物服饰图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费信则分享了他与各国打交道的经验,语气生动:“与异邦交往,言语通晓固然重要,但更要懂得‘入乡随俗’。
比如在爪哇,切记不可用左手递送物品,因其被视为不洁;在锡兰山,参观佛寺时不可背对佛像,亦不可随意触摸法器;而在阿拉伯诸邦,与主人共饮,第一杯咖啡往往最苦,却是表示尊敬,必须喝下……”
正当讨论热烈之际,一名锦衣卫校尉悄无声息地进入,在郑和耳边低语几句。
郑和面色一沉,对众人道:“方才得到消息,市舶司赵提举暗中派人接触了几位我们之前留意过的导航员,似有意阻挠我等招揽。
甚至散布谣言,说朝廷此次远航,实为效仿蒙元旧事,欲强征海商船只与水手。
”
室内气氛顿时一凝。
费信浓眉倒竖:“这赵方舟!定是怕我们船队打通官道,影响了他市舶司与某些海商的私利!”马欢也面露忧色:“若人才被其笼络或恐吓,于我们大为不利。
”
郑和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既然有人不愿见我们成事,那我们更须快刀斩乱麻。
”他当即对夏不鲁罕丁道:“大师,烦请您以清净寺名义,明日一早便召集所有寺众及与之相熟的诚信海商、船主、导航员,咱家要亲自向他们宣示陛下诏书,阐明远航本意,以正视听!”
次日清晨,清净寺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
郑和身着钦差官服,威严屹立,当众宣读永乐皇帝诏书,声音洪亮,传遍四方:“……尔等素习海事,常泛海通番,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
尔等各宜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
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若有豪杰之士,愿率众随行,宣德化而柔远人,朕必不吝封赏……”
诏书中“共享太平”、“勿得欺寡凌弱”、“厚给封赏”等语,深深打动了在场许多原本心存疑虑的人。
加之夏不鲁罕丁在泉州穆斯林中的崇高威望,以及马欢、费信、老哈桑等人的现场证言与号召,很快便扭转了局面。
随后几日,郑和亲自面试了数十名应征者,考核其语言、航海、造船等知识。
其中不乏能人异士,如擅长绘制海图的闽籍画师,精通阿拉伯医术的波斯裔医生,熟悉东南亚物产的香料商人等。
一支涵盖导航、翻译、外交、医疗、技术等各方面的精英团队,已初具雏形。
在最终确定核心成员时,郑和力排众议,任命马欢为首席通事,负责文书记录与文化交流;费信为外交副使,负责与诸国交涉;小哈桑为导航官之一,与他带来的几名经验丰富的番裔导航员共同负责指引船队。
临别泉州前夕,夏不鲁罕丁在清净寺内再次与郑和单独会面,他意味深长地说:“郑公公,船队即将启航,您要记住,这次远航,承载的不仅是皇帝的威严与帝国的荣光,更是无数像我们这样,世代渴望与天方故土相连的穆斯林的期望,也是这泉州港内外,无数期盼一条稳定、安全、繁荣海路之人的梦想。
”
郑和缓步走到窗边,遥望西方天际,那里是日落的方向,也是麦加的方向,他深邃的目光仿佛已穿越千山万水,声音低沉而坚定:“我明白。
陆上的丝绸之路曾连接东西,如今,我们将在海上,开辟一条新的‘香料与文明之路’。
此心此志,唯天可表。
”
返回南京的宝船,乘风破浪,航行在蔚蓝的东海之上。
郑和独自立于舰首甲板,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手中翻阅着马欢等人献上的航海日志、海图、风物志,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喜欢大明太监秘史请大家收藏:()大明太监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