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大明养生小帝姬> 第7章 碗沿的杀机

第7章 碗沿的杀机(3/3)

下痕迹。

     李姑姑和张宫人起初不以为意,但碍于小帝姬的坚持,还是照做了。

    谁知第三天,张宫人就在朱由学常用的一个小碗上发现了问题——白布擦拭后,竟然出现了淡淡的灰黑色痕迹。

     张宫人大惊失色,立即禀报王才人和太子妃。

    经太医查验,碗沿上确实涂有一种罕见的毒药,遇热即溶,无色无味,长期使用会导致脾胃衰败,最终虚弱而死。

     东宫顿时哗然。

    太子妃震怒,下令彻查,最终揪出了一个被郑贵妃收买的厨娘。

    那厨娘招认,自己受命重点对付王才人所生的子女,因为他们是太子的血脉,若夭折将对太子造成沉重打击。

     经此一事,李姑姑和张宫人对朱徵妲的“梦境”深信不疑,更加严格地把关餐具和饮食。

     朱徵妲却知道,危机远未解除。

     她开始更加密切地关注弟弟妹妹的状况。

    朱由学已经两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但近来却常常精神不振,食欲欠佳;朱徵嫙才一岁,体弱多病,时常啼哭不止。

     朱徵妲记得前世看过资料,明代宫廷中婴幼儿死亡率极高,除了医疗条件有限外,阴谋暗害也是重要原因。

     那日,她看见乳母正要喂朱徵嫙吃一碗米糊,突然“哇”地一声哭起来:“嫙妹妹不吃!有毒毒!” 乳母吓了一跳,连忙放下碗:“妲姐儿别胡说,这米糊是奴婢亲手做的,怎么会有毒?” 朱徵妲不依不饶,坚持要李姑姑来检查。

    李姑姑如今对小帝姬的“直觉”不敢怠慢,仔细查验后,果然在喂勺的柄部发现了微量的毒药残留——下毒者真是无孔不入! 王才人闻讯赶来,抱着朱徵嫙后怕不已。

    从此她对朱徵妲更加信任,几乎言听计从。

     朱徵妲趁机提出更多建议:“王娘娘,嫙妹妹体弱,应该多晒太阳,增强抵抗力。

    ”这是现代育儿常识,但在明代宫廷,幼儿多被养在深闺,少见天日。

     王才人将信将疑,但鉴于朱徵妲之前的“先知”,还是试着每天带朱徵嫙在庭院中晒太阳半刻钟。

    果然,不过旬日,朱徵嫙的脸色就红润了许多,啼哭也减少了。

     朱由学的问题更复杂些。

    他食欲不振,体虚多病,朱徵妲怀疑是长期微量中毒导致的脾胃损伤。

     她“梦”见白胡子老爷爷说:“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伤则百病生。

    当以温和药食慢慢调理。

    ” 于是,在王才人面前,朱徵妲“突发奇想”:“学弟弟应该吃山药粥,妲妲肚肚痛痛时,吃山药粥就好了。

    ” 山药健脾益胃,确实是调理脾胃的佳品。

    王才人命人每日为朱由学准备山药粥,并辅以其他药膳调理。

    慢慢地,朱由学的食欲改善了,精神也好了许多。

     朱徵妲还注意到,东宫的孩子们普遍维生素摄入不足,尤其是维生素D,导致骨骼发育不良。

    她于是建议多给孩子们吃蛋黄、动物肝脏等食物,并继续坚持户外活动。

     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善了孩子们的健康状况。

     然而,朱徵妲的种种行为,也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客氏表面上对朱徵妲更加亲热,时常送来些小点心小玩具,但朱徵妲总能从她眼中看到一丝探究与警惕。

    西李更是几次三番试图套话,想知道“白胡子老爷爷”还说了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危险的一次,西李故意在朱常洛面前夸赞朱徵妲:“妲姐儿真是个小福星,自从她做了那些梦,东宫避开了不少祸事呢。

    也不知是哪路神仙托梦,真是神奇。

    ” 这话看似夸奖,实则暗指朱徵妲有古怪。

    幸亏郭氏及时解围:“孩童梦境,何足为奇。

    不过是巧合罢了,妹妹莫要夸大。

    ” 朱常洛虽然没说什么,但看朱徵妲的眼神多了几分深思。

     朱徵妲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小心。

    她开始刻意表现得像个普通孩童,有时会说些幼稚的话,做些天真的事,以掩盖自己的异常。

     同时,她继续借助“白胡子老爷爷”这个保护伞,暗中保护她在意的人。

     那日,她“梦”见老爷爷说:“东李姑姑心善,当有善报;赵选侍胆小,需人庇护。

    ” 于是她在郭氏面前多次表示喜欢东李和赵选侍,说她们“温柔”、“好看”。

    郭氏本就对东李的温和低调有好感,对赵选侍的处境也颇为同情,便时常召她们来说话,无形中提升了她们在东宫的地位。

     西李对此颇为不满,但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只能暗中生气。

     朱徵妲还时常“念叨”外祖和舅舅,郭氏思家心切,便经常召母亲和弟媳入宫相见。

    郭振明夫人是个精明能干的,入宫几次就看出了东宫的紧张气氛,回去后便让郭振明加强了与东宫的联系,暗中保护太子妃和小帝姬。

     在东宫严密的防范下,再没有发生中毒事件。

    朱由学和朱徵嫙的身体也一天天好转,王才人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

     然而朱徵妲不敢有丝毫松懈。

    她知道,暗中的敌人不会轻易放弃,更大的风暴可能正在酝酿。

     一天夜里,她又做了个“梦”,梦见白胡子老爷爷摇头叹息:“祸起萧墙,防不胜防。

    唯有凝心聚力,方能渡过难关。

    ” 次日清晨,朱徵妲将这个梦告诉了郭氏。

    郭氏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般说道:“是时候整顿东宫了。

    ” 朱徵妲依偎在郭氏怀中,心中稍安。

    有了太子妃的支持,她保护东宫的计划又进了一步。

     窗外阳光明媚,但朱徵妲知道,在这座深宫之中,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永远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而她,这个拥有八十六岁灵魂的两岁帝姬,将继续用她的方式,守护这片小小的天地。

     接下来的日子,东宫上演了一场无声的战争。

     郭氏以“民间偏方”、“娘家寻来的秘法”为借口,强行要求太医在方中加入几位看似普通、实则能中和那矿物毒性、调理脾胃的药材(如绿豆甘草金银花等),并严格控制肉豆蔻等温涩药物的用量。

    对于太医的反对,她寸步不让,甚至不惜搬出“若殿下有何不测,尔等谁能承担”的重话。

     同时,她以太子脾胃虚弱为由,亲自监督小厨房,所有饮食极尽清淡,所用器皿全部更换,并由她的心腹李姑姑和娘家派来的懂药理的丫鬟两人负责,两人分工明确,煎药,送药都在眼皮子底下,绝不离开视线。

    尤其是煎药的钵,更是反复清洗,而盛药的碗按照朱徵妲的方法给用具消毒并用干净白布擦拭无问题后再盛药入汤碗。

    中途不借他人之手,一切都在眼皮底子下进行。

     这一切进行得极其艰难,充满了与太医的争执、与宫内固有流程的对抗以及来自暗处可能的窥探。

    郭氏几乎耗尽了所有心力,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

     朱徵妲则时刻紧绷着神经,利用一切机会,观察着东宫所有人的动向,尤其是客氏和那些有机会接触药膳的宫人。

    她几次“无意”地打翻或弄脏可疑的器皿,缠着郭氏问哪些东西“相克”,变相地提醒着注意事项。

     奇迹般的,在郭氏近乎偏执的坚持和那张隐秘方子的作用下,太子朱常洛的病情,竟然真的出现了转折! 持续了多日的上吐下泻首先开始减缓,虽然人依旧虚弱,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吃什么吐什么。

    高热也渐渐退去,转为低热。

    虽然依旧昏睡的时间多,但醒来时眼神清明了一些,甚至能勉强进些薄粥了。

     太医们面面相觑,虽然觉得太子妃的“偏方”胡闹,但太子的病情好转是不争的事实,也只能归功于“殿下洪福齐天,病情自然转归”,顺势调整了方子,更偏向于调理巩固。

     笼罩在东宫上空那层绝望的阴霾,终于透进了一丝微光。

     郭氏看着太子终于能安稳睡去,不再被病痛折磨,忍不住喜极而泣。

    她紧紧抱住朱徵妲,泪水浸湿了女儿的衣襟。

     朱徵妲依偎在郭氏怀里,小手轻轻拍着母亲的后背,心里却没有半分轻松。

     毒源找到了,手法知道了,太子的命暂时抢回来了。

     但是,下毒的人是郑贵妃还是? 对方一次不成,是否会再次下手?会用更隐蔽的方式吗? 她只是撕开了阴谋的一角,那巨大的、深不见底的黑暗,依然笼罩着这座东宫,笼罩着大明的未来。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

    天色依旧阴沉。

     战斗,远未结束。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衙役凌云志 龙珠:对不起18号,我是被迫的 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 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 乡野奇途 反贼 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 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风起荆南 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 一品悍臣 未知天命 综武:从锦衣卫开始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我直播画冥币,水友全是神仙大佬 恋爱脑与不高兴[GB] 隋唐英雄养成记 扬帆1980 异蝶碎雨剑 逃生三国 文娱大亨 异世囤货萌宠日常 1621,不一样的大明 开局天幕曝光:我未来统一全球 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 祖宗们,时代变了 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 原著我俩都是炮灰(修仙 1v1) 闲话清史 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 漫威修行:从全真心法开始 雪中悍刀行:天命系统 戍边七年,归来已是陆地神仙 碧血大明:穿越系统改写江山 我在红楼当情圣,诸位金钗入我怀 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 重生成为李承乾 水浒新梦 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 三国:大汉第一毒 大宋闲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