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童言问政?嘉靖爷爷教的道理(3/3)
一直在旁安静玩耍的两岁半朱徴妲和三岁半的朱由校都抬起头。
朱由校手里还攥着个小木锤,好奇地看着皇爷爷。
朱徴妲则眨着大眼睛,看着一位司礼监秉笔太监疾步而入,躬身听命。
“拟旨。
”万历皇帝冷冷道,“一次性任命王绍徽、周永春等六十七人,分别为六科给事中、各道御史,即日履职。
”
小徴妲看着那太监领命,迅速在一份空白黄绫上润色书写,将皇爷爷的口谕转化为严谨的官方文书。
写毕,呈送御前。
皇帝扫了一眼,微微颔首。
另一位掌印太监便请出“广运之宝”玉玺,在那文书末端郑重盖下鲜红的玺印——这便是批红用印,旨意瞬间具备了法律效力。
随后,这份新鲜出炉、墨迹未干的中旨被候着的文书房太监恭敬接过,他需要登记在册,然后下发至吏科、都察院及相关官员府邸,完成任命程序。
这一套流程,绕过了需要内阁草拟票拟、六科审核封驳的正常程序,完全依赖于内廷的宦官系统,高效却也专断。
小徴妲看着这一圈人转下来,小脑袋歪着,忽然用清亮的童音打破了暖阁的寂静:
“皇爷爷,就几句话的事,要经过这么多人手吗?”她的小手指了指那捧着圣旨欲退下的文书房太监,“不可以直接让文书房公公润笔写好了,由皇爷爷您亲自审阅,觉得没问题了就自己盖章,然后再交给文书房的公公发出去吗?文书房公公负责跑腿。
司礼监公公只负责传话。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省掉了多人传话的危险性。
因为一句话,多一字和少一字,差别可大了。
假如我要吃糖。
传话的人给说成:我不要吃糖。
那不是违背我的意愿吗,我找谁说理去?
正在玩锤子的朱由校听了,也挥舞着小手附和:“妹妹说的对!好危险呀,还浪费时间!上次我生病了,肚子痛死了,可是等药等了好久好久!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他倒是活学活用,把刚才妹妹嘀咕的新词记住了。
万历皇帝正要开口,小徴妲却继续说了下去,逻辑清晰得不像个孩童:“而且,司礼监的公公会变得好大呀。
因为他是负责写圣旨和盖章的。
就好比有某位大作坊的老板和管事,管事因为手里有公章。
被对家的人给收买,利诱或威胁了。
要他偷作坊的机密。
‘或者是要这老板好不容易拿来的大订单转让给对家。
老板自然是不同意,可这管家正好有公章,就连文书平常也是管事书写的。
再盖上公章。
文书转让合同生效。
底下的人和合作的人以为是老板的意思,那这好不容易来的大订单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到了对家手里了。
老板还被蒙在鼓里,还想着从中盈利呢。
她顿了顿,目光落回那份任命67人的中旨上,小脸上满是忧虑:“还有这个,皇爷爷您用中旨安排这么多的人当给事中,好危险呀。
”
“哦?又是危险?”万历挑眉,这次是真的有些好奇这小人儿又能说出什么来。
“皇爷爷您想呀,”小徴妲试图用她能理解的例子解释,“中旨理论上最厉害,谁都不能反对,对不对?可是实际做事的时候,会遇到阻力的呀。
您今天一下子封了这么多给事中,他们会封驳’他们认为不对的圣旨呀。
您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她想起自己吃糖的困难,举了个更生动的例子:“就好比,我想让我的嬷嬷去宫外给我买糖人儿。
买糖需要钱吧?但是掌管我月份钱的那个嬷嬷,她卡着我的钱不给我,还总是说‘小主子,为你好,吃糖多了牙疼’,一句话就把我打发了!您说闹不闹心?我给了她掌管我小私库的权力,她却总是违背我的意愿,还说是为我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一旁四岁半的朱嬍娟,也抬起头,她近日正跟着母亲学看账本,对数字格外敏感,插话道:“皇爷爷,这些人总要发俸禄吧?我本来有一个小钱匣子,里面假设有一百两银子,够给十个人发一个月十两的月钱。
您一下子多了六十七个!这钱怎么够呀?会影响到我的开支,让我欠债!”她的小眉头紧紧皱着,显然真心实意地在为“家里”的财政发愁。
“皇爷爷的钱不够花”
三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一个说流程繁冗,还易滋生宦官专权,一个点出中旨理论上至高无上但执行中可能被官僚集团抵制(尤其是被赋予封驳权的六科本身)的矛盾,一个则直指大规模任命官员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
暖阁内落针可闻。
原本因为皇帝赌气任命而心中暗喜的浙党齐党成员姚宗文、周永春(或许通过其他宦官刚刚得知消息),脸上的得色瞬间僵住。
而原本痛心疾首、觉得皇帝昏聩、国事日非的顾宪成和高攀龙,更是彻底傻眼了。
他们准备了无数奏对、无数道理,想要劝谏皇帝,却从未想过,困扰朝廷的考选不公、宦官弄权、财政冗费、旨意执行难这些盘根错节的难题,竟被几个黄口小儿用最朴素直白的语言,三言两语撕开了所有伪装,直指核心!
就这么……被几个孩子说清楚了?那他们之前的争论、弹劾,又算是什么?
两人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那个最先开口、年仅两岁半的小郡主朱徴妲身上。
他们忽然想起宫中隐约的传闻,说之前震惊朝野的医政改革,背后似乎也有这位小郡主稚嫩的身影。
当时只以为是荒诞不经的笑谈,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们才骇然发现
那可能,是真的。
这位小郡主,恐怕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
万历皇帝看着膝下的孙儿孙女,再看向目瞪口呆的两位大臣,脸上的怒气和惫懒渐渐消散,陷入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沉思之中。
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彻底改变了流向。
“这大明要变天了”。
喜欢大明养生小帝姬请大家收藏:()大明养生小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