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标的锁定:深圳与中关村的双重布局(1/3)
七月的北京已经热得发烫,张承衡骑着自行车穿行在中关村的街道上,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刚从代理记账公司出来,手里攥着星辰投资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塑料封皮被太阳晒得有些发烫——经过一周的忙碌,注册资本100万的星辰投资,终于正式落地了。
“2002年7月15日,星辰投资成立,主营股权投资、文娱体育项目孵化,”张承衡低头看了眼执照上的日期,嘴角扬起笑意,“接下来,该轮到腾讯和京东了。
”
回到学校附近租的小型办公场地(一间60平米的商住两用房,月租3500块),张承衡打开刚组装的台式机,拨号上网的“滋滋”声持续了半分钟,才连上了互联网。
他点开收藏的腾讯官网,页面简陋得只有新闻公告和QQ下载链接,最新一条公告是“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0万”。
“2002年的腾讯,还在靠QQ注册费和少量广告续命,”张承衡翻看着行业报告(从付费数据库下载的,2002年互联网数据还很稀缺),“MIH集团刚增持到46.5%股权,马化腾团队持股被稀释,现金流紧张,正急需资金拓展盈利模式。
”
他拿出笔记本,快速写下腾讯的投资逻辑:
用户基数:QQ注册用户超2亿,同时在线500万,社交护城河初现;
估值优势:当前估值约5亿,200万可占4%股权,未来上市后至少翻百倍;
盈利潜力:可建议推出QQ秀、游戏增值服务、Q币支付,精准命中年轻用户付费需求;
风险对冲:MIH控股未绝对控股,管理层有话语权,投资后可通过资源建议绑定。
写完腾讯,他又点开京东的相关信息——2002年的京东还叫“京东多媒体”,官网只有线下柜台地址和3C产品报价,刘强东刚把中关村的柜台扩充到5家,年销售额6000万,正计划再开3家新店。
“京东的核心优势是线下供应链和口碑,但线下渠道天花板太低,”张承衡敲着键盘,写下京东投资逻辑:
供应链壁垒:深耕中关村3年,与上游厂商建立稳定合作,货源和价格有优势;
管理能力:刘强东务实肯干,团队执行力强,从柜台到连锁的扩张证明其运营能力;
转型机遇:当前未涉足电商,100万投资可获10%股权,推动其线上转型,抢占电商风口;
风险控制:线下业务有稳定现金流,即使电商转型失败,也可通过线下分红收回成本。
“资金分配:200万投腾讯,100万投京东,剩下116万留作应急和后续补充投资,”张承衡合上笔记本,心里已有了清晰的布局,“先去深圳谈腾讯,再回北京攻京东,两周内搞定双投。
”
一、校园日常:拒绝与专注
刚制定完策略,手机就响了,是王胖子打来的:“承衡,林晓雨找你,说有重要事,在图书馆门口等你呢!”
张承衡皱了皱眉,还是骑车赶往图书馆。
刚到门口,就看到林晓雨站在树荫下,手里拿着一份创业大赛报名表,穿了件白色连衣裙,显得格外清爽。
“张承衡,”林晓雨看到他,脸颊微红,递过报名表,“学校和市科委联合举办互联网创业大赛,我想组建团队参加,主题是‘社交软件创新’,你对腾讯很了解,能不能加入我们?”
报名表上,项目名称写着“校园社交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