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深圳谈判:虎口夺食腾讯股权(1/3)
铜深圳的七月,比北京更显闷热潮湿,空气里弥漫着海风的咸腥与创业的躁动。
张承衡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南山区——腾讯总部就在这里,一栋不算起眼的写字楼,和后来的科技巨头气派相去甚远。
“师傅,腾讯大厦还有多久到?”张承衡擦了擦额头的汗,随口问道。
“腾讯啊?就在前面那条街,”出租车师傅笑着说,“这公司现在火得很,年轻人都在用他们的QQ,听说最近在找投资呢。
”
张承衡心里了然,2002年的腾讯,还没成为日后的“企鹅帝国”,只是一家有用户没盈利的明星创业公司,正处在现金流紧张的关键节点。
下午提前踩点确认了地址,周一上午九点半,张承衡穿着一身新买的西装(特意为谈判准备,花了800块),准时出现在腾讯写字楼楼下。
李明哥介绍的战略投资部经理陈哥已经在门口等候,三十多岁,穿一件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很干练。
“你就是张承衡?比我想象中年轻多了,”陈哥握了握手,语气带着几分审视,“没想到星辰投资的老板这么年轻,还是在校大学生?”
“陈哥好,我确实还在人大读大二,”张承衡不卑不亢,“但投资看的是眼光和方案,不是年龄。
我带来了针对腾讯的股权投资方案和盈利模式建议,希望能和马总当面聊聊。
”
“马总今天上午有会,先跟我谈吧,合适的话我再帮你引荐,”陈哥转身带路,“说实话,现在想投腾讯的资本不少,MIH那边也在观望,你这200万,不算多。
”
张承衡没接话,跟着陈哥走进腾讯办公室。
2002年的腾讯办公区很简陋,开放式工位密密麻麻,员工大多穿着休闲装,敲击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墙上贴着QQ的卡通海报,透着一股年轻的创业气息。
一、初遇冷遇:年轻人的“不靠谱”标签
谈判室是一间小小的玻璃房,桌上摆着一台老式台式机和几份文件。
陈哥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说说你的方案吧,200万想要多少股权?还有,你能给腾讯带来什么,除了钱?”
张承衡递上《腾讯股权投资方案》,条理清晰地说:“我希望用200万现金,换取腾讯4%的股权,对应公司5亿估值。
至于能带来的价值,我带来了三套盈利模式建议,能帮腾讯解决当前的现金流问题。
”
“4%?你这胃口不小,”陈哥翻着方案,眉头皱了起来,“现在有机构愿意出500万,只要5%股权,估值比你给的高。
而且你一个在校学生,能懂什么盈利模式?我们自己有产品团队。
”
旁边列席的两个腾讯员工也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显然没把这个“大学生老板”放在眼里。
张承衡早有预料,不慌不忙地说:“陈哥,估值要看未来潜力,而不是当下的现金流。
腾讯现在有2亿注册用户,500万同时在线,但盈利模式单一,靠注册费和少量广告,根本支撑不了用户增长带来的服务器成本。
”
他顿了顿,继续说:“那些出500万要5%股权的机构,只看重用户基数,却给不出具体的盈利方案,甚至会干预运营。
我不一样,我不干预公司决策,只提供建议,而且我的建议,能让腾讯在半年内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