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悟性大发灵感现,九阴剑诀初成形(1/3)
苏牧阳的食指还在空中划着那道未完成的弧线,指尖微微发麻,像是被什么东西卡在了半空。
他没动,也不敢动——刚才那一瞬间,脑子里炸开了一团火,不是疼痛,也不是幻觉,而是某种说不清的东西,像是一根断了的琴弦突然被人重新接上,嗡的一声震得五脏六腑都在抖。
他缓缓收回手,掌心朝上摊开,仿佛要接住什么。
没有风,但他的呼吸变了节奏。
不再是九阴真经里教的“三吸一吐”,也不是杨过强调的“以意导气”,而是一种他自己都陌生的律动,像是心跳和脉搏之间多了一个第三者,在偷偷指挥。
“劲随心转……招由意生……”他低声念着,可这次不是背书,是咂磨。
昨天杨过踹他那一脚,迷魂丹带来的重影、错乱的声音、踩棉花似的脚感,此刻全回来了,但不再混乱。
相反,这些“毛病”像是一块块拼图,被他用新的逻辑串了起来——原来不是身体跟不上脑子,而是脑子太爱下命令,把身体当成了提线木偶。
他闭眼,再睁。
这一次,不再去想“我要出剑”,而是问自己:“如果现在有人攻我左肋,我该怎么反应?”
念头刚起,右手已自发抬起,指尖轻点虚空,动作不快,却精准落在假想敌剑势将成未成的那一瞬。
紧接着,内息自丹田涌出,走膻中、过肩井,却不急于爆发,反而在肘弯处打了个旋,像溪水绕石,柔而不滞。
“破其不备……可要是‘备’本身就不存在呢?”他喃喃,“如果我的‘备’,是从对方出招前就长出来的刺?”
他猛地抬臂,整条右臂如弓拉满,掌缘切风而下,看似轻飘飘的一记削掌,实则内劲已层层叠叠压在末梢,只等触敌瞬间轰然释放。
这一下,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不是因为威力,而是因为“顺”。
以前练玄铁剑法,每一招都像搬石头上山,累得半死;现在这股力,竟像是从地底自己冒出来的,顺着筋骨一路往上爬,最后从指尖蹦出去。
“等等……”他忽然意识到什么,“九阴的绵长,独孤的预判,重剑的蓄势……它们根本不用‘融合’,只要顺序对了就行!”
就像煮面——先烧水(九阴养气),再下面(独孤寻隙),最后泼油炝锅(重剑爆劲)。
谁说必须搅成一锅浆糊?
他盘膝坐下,不再演练完整招式,而是拆成三段来回推演:
第一段,纯运九阴内息,走遍十二正经,重点放在“滞则通,急则缓”的调息法则上;
第二段,加入“意动于先”的思维训练,想象不同对手的进攻节奏,提前在脑海中构建应对路径,但手不动,只用眼神追着空气里的“剑尖”移动;
第三段,突然发力——不是全身使劲,而是锁定某一关节为支点,比如腕或肩,让内劲在此短暂压缩,再借反作用力弹射而出。
一遍,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