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归营血途(2/3)
那代表身份的铁牌早在奔逃中不知失落于何处。
他心中一惊,但随即想到一事,急忙道:“…身份牌丢了…但我认得我们队正王逵王头儿!还有…还有督粮队的刘三!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刻意提到这两个名字,一边观察着队率的反应。
队率听到“王逵”名字时,眼神似乎微微一动,但听到“刘三”时,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刘三那厮…哼,听说昨日刚因监守自盗被督粮官重责,怕是起不来床了。
”
这话间接印证了荀渭昨日所为的真实性,也稍稍降低了队率的疑心。
他沉吟片刻,又看了看荀渭几乎冻僵、摇摇欲坠的模样,终于挥了挥手:“收起弓箭。
小子,算你命大。
上来吧,捎你回营。
”
一名骑兵让出一匹驮物资的备用马匹,将荀渭拉了上去。
接触到马鞍的瞬间,荀渭几乎虚脱,只能紧紧抱住马脖子,才不至于摔下去。
“多谢…多谢队率…”他声音微弱地道谢。
“我叫赵擎,”队率简单说了一句,便不再多言,拨转马头,“走,回营!此地不宜久留!”
队伍再次启动,沿着冰河向上游方向行去。
马背上的颠簸让荀渭身上的伤口再次疼痛起来,但身体的寒冷却被身旁骑兵们身上散发的热量稍稍驱散。
他贪婪地吸收着这点微不足道的温暖,精神却不敢有丝毫放松。
这些游骑是真正的边军,暂时安全了。
但回到大营呢?王逵呢?“秃鹫”的势力呢?他们知道自己还活着,会善罢甘休吗?
还有怀中那块冰冷的碎片…又该如何处置?
思绪纷乱如麻。
队伍行进速度不快,显然仍在执行巡边任务,警惕地观察着河岸两侧。
日头渐渐升高,但阳光苍白无力,并未带来多少暖意。
中午时分,队伍在一处背风坡地短暂休整,分食干粮饮水。
赵擎扔给荀渭一块肉干和一个水囊。
荀渭道谢后,狼吞虎咽地吃下,感觉体力恢复了一些。
“小子,”赵擎蹲在他面前,目光依旧锐利,“鹰嘴涧那边,具体情况如何?马贼有多少人?装备怎样?”
荀渭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必要的盘问。
他略去地下遗迹的部分,将遭遇马贼埋伏、同伴惨死、自己侥幸逃脱的过程大致说了一遍,语气惊惶后怕,细节却描述得清晰,尤其是马贼的人数、装备和凶悍程度。
“…他们不像普通的马贼…配合很默契,而且…好像知道我们会去…”他最后低声补充了一句,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赵擎的反应。
赵擎听完,脸色凝重,眉头紧锁:“知道你们会去?…鹰嘴涧那条路,最近确实不太平…但马贼如此嚣张,还敢埋伏官军,倒是罕见。
”他没有对荀渭的暗示做出直接反应,只是沉声道:“此事非同小可,回去后需立即禀报上官。
”
休整完毕,队伍再次出发。
终于在日落之前,遥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边军大营那连绵起伏、旌旗招展的轮廓。
看到大营的刹那,荀渭心中百感交集。
短短两日,却恍如隔世。
他从鬼门关前爬了回来,但等待他的,绝非安宁。
验明身份,通过层层岗哨,队伍进入了大营。
营内号角声声,炊烟袅袅,士卒操练的呼喝声此起彼伏,一切似乎都与往日无异。
但荀渭却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紧张压抑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赵擎直接将荀渭带到了陷阵营所属的校尉营帐外。
“在此等候。
”赵擎吩咐一句,便先行入内禀报。
荀渭站在帐外,寒风卷着地上的沙土打着旋。
周围偶尔有陷阵营的士卒走过,看到他活着回来,无不投来惊异、复杂、甚至带着几分畏惧的目光。
刘三一伙的覆灭,显然早已传开,而他这个“罪魁祸首”的突然回归,无疑投下了一颗石子。
很快,赵擎走了出来,脸色有些严肃:“校尉大人让你进去。
”
荀渭深吸一口气,整了整破烂的衣甲(尽管无济于事),低头走进了营帐。
帐内燃着炭盆,比外面暖和许多。
陷阵营的校尉周超——一个面色黝黑、神色冷峻的中年将领——正坐在案后,翻阅着文书。
赵擎侍立一旁。
“卑职荀渭,参见校尉大人!”荀渭单膝跪地,声音沙哑。
周超抬起头,目光如电,落在荀渭身上,带着审视和威严:“你就是荀渭?赵队率报称,你从鹰嘴涧马贼埋伏中逃生?”
“回大人,是。
”荀渭低头,将方才对赵擎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语气更加恭谨,带着劫后余生的惶恐。
周超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看不出喜怒。
直到荀渭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带着压力:“据报,昨日前往鹰嘴涧的探查小队,包括队正王逵麾下两名老兵,尽数殉国,唯独你一人逃生?”
荀渭心中一沉,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他头垂得更低,声音带着哽咽:“…卑职…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