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谁说“破烂王”不能签合同?(2/3)
群半生都与钢铁打交道的老匠人,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焰——那火焰映在他们布满皱纹的眼角,像极了年轻时第一次触摸机床的光。
然而,问题很快就来了。
“小李,你过来看看。
”安建国脸色凝重地招手,声音里带着金属摩擦般的沙哑。
他指着其中一台镗床长长的导轨,用手电筒打出一道贴近金属表面的光束,光斑在导轨上缓缓移动,映出一条细微却不容忽视的波纹,“看到了吗?这里,有大约零点零三毫米的轻微变形。
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受到了冲击。
这点形变,加工普通零件没问题,但要做高精度模具,就是致命伤。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沉得像铁块坠地:“这需要激光校准仪在恒温恒湿的无尘车间里进行精密调校。
咱们这破厂房……连个不漏雨的屋顶都找不到,这活儿,干不了啊。
”
老师傅们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被一盆冷水浇灭。
所有人都望向那座曾经是五金修造厂核心,如今却破败不堪的东跨车间——屋顶的石棉瓦碎了好几块,露出黑洞洞的窟窿;地面是龟裂的水泥地,坑坑洼洼,积着去年的雨水和落叶,踩上去还发出湿软的“噗嗤”声。
就在众人一片死寂之时,李默却大步流星地走进了那个破车间。
他站在中央,闭上眼睛,脑海中,金色的数据流瀑布般涌现。
【综合工务精通】技能,瞬间激活!
他脑中,车间的CAD三维模型自动生成,磨床的减震数据、数控机床的环境要求、本地的气候湿度、风向……无数参数被自动载入、计算、建模。
几分钟后,李默睁开眼,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他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废弃的包装板,用记号笔在上面飞快地绘制起来。
那不是简单的草图,而是一份包含了结构、材料、通风、减震等多个系统的专业施工图纸。
“《简易恒温减震车间改造方案》。
”他将图纸展示给目瞪口呆的众人,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墙体,用码头上废弃的二手集装箱,切割拼接,中间填充双层岩棉保温。
地面,往下挖半米,铺设减震砂垫层,再浇筑配比加固的水泥。
屋顶,拆掉旧瓦,用彩钢瓦和阳光板结合,顶部加装四台大功率工业排风扇,形成负压空气对流,带走尘埃和热量。
”
他转头,目光锁定安建国:“安师傅,你人脉广,认识做彩钢瓦和集装箱生意的老板吗?告诉他们,我要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价格!”
三天。
仅仅三天时间,一座外观看起来像是末日堡垒,内部却整洁明亮、温度稳定的“土法上马”准洁净车间,就在这片废墟之上拔地而起。
当数控镗床被小心翼翼地吊装进去,安放在特制的水泥基座上时,所有老工人都感觉像在做梦——脚下是平整坚硬的地面,头顶是严密的彩钢屋顶,耳边是排风扇低沉的嗡鸣,空气中弥漫着新水泥和金属的混合气味。
然而,设备安装调试的当天,麻烦就找上了门。
一辆黑色的帕萨特直接开到车间门口,下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
男人自称是县机械行业协会的秘书长,一开口就官腔十足:“接到群众举报,你们这里涉嫌无证经营!这种高精尖的数控设备,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和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是绝对不允许开机运行的!立即停工,接受调查!”
工人们的脸瞬间白了。
他们最怕的就是这种“管事的”。
李默却不慌不忙,他转身对一个正在擦拭设备的老师傅说:“王叔,麻烦您去一趟教职工宿舍,把董文澜老校长请过来。
”
半小时后,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董文澜在王师傅的搀扶下,一步步走进了车间。
他的脚步缓慢却坚定,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像一种无声的审判。
“董老,”李默迎上去,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车间,“您是教育家,也是老党员。
您帮我看看,这些人,”他指着那七八名正对照着教学视频,笨拙而又无比认真地在模拟操作面板上学习的下岗职工,“他们,是无证经营的罪犯,还是努力学习新技能,想要靠自己双手吃饭的工人?”
董文澜浑浊但依然锐利的眼睛扫过全场。
他看到了工人们手上的老茧,看到了他们眼中那份卑微却又执拗的渴望,看到了墙上挂着的“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简陋标语。
他沉默地走了一圈,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