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破铜烂铁签下的第一份“婚书”?(1/3)
七天七夜,三台数控镗床的轰鸣声,成了启航技术车间里最动听的交响乐。
那声音如金属的脉搏,低沉而有力,穿透铁皮屋顶,在清晨的薄雾与深夜的寒意中持续震颤,仿佛大地深处传来的呼吸。
油污混着金属碎屑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工人们的手掌被震得发麻,耳膜嗡鸣不止,可他们却在这片轰鸣中听出了希望的节拍——这不再是濒死工厂的呻吟,而是生命复苏的律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默会趁热打铁,将雪片般的订单揽入怀中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停机。
“小李老板,这……这是为啥啊?机器跑得好好的,订单都在外头排着队呢!”安建国第一个冲过来,满脸的焦急和不解,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像是怕刚燃起的火苗又被无情掐灭。
他身后的工人们也纷纷围拢,眼神里写满了困惑。
有人攥紧了扳手,指节发白;有人低头看着脚下积年的油渍,仿佛那上面还映着七天来每一圈齿轮转动的轨迹。
这七天的连续运转,不仅证明了机器的可靠,更让他们重新找回了身为技术工人的尊严和价值,正干劲十足的时候,怎么就踩了刹车?
李默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平静地走到其中一台镗床前,用手轻轻拂过冰冷的金属外壳,那上面还残留着机器运转时的余温,指尖传来细微的震颤,像触摸一头沉睡猛兽的脊背。
他闭了闭眼,脑海中闪过系统界面的金色文字,心中已有决断。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工人布满油污却充满期待的脸。
“安师傅,各位师傅,这三台机器,我们修好了,也验证了能用。
但我们只知道它能用,却不知道它为什么能用,还能用多久,下一次会在哪里出问题。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像一滴水落入滚烫的铁板,激起无声的回响,“从今天起,我们的任务不是接单,而是把它们……拆开。
”
“拆开?!”安建国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声音陡然拔高,像是被人抽了一记耳光。
这可是他们好不容易才拼凑起来的心血,现在又要拆成一堆零件?
“对,拆开。
”李默的语气不容置疑,指尖轻敲镗床基座,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我们要对每一个部件进行精密的测绘,记录下它的尺寸、公差、磨损程度、材料成分。
安师傅,你来带队,我们要为这三台机器,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数字档案’。
”
工人们面面相觑,有人低头摩挲着手套上的破洞,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工具包里的游标卡尺。
虽然不理解,但出于对李默的信任,他们还是拿起了工具。
扳手与螺栓碰撞的清脆声在车间里响起,像一场沉默的仪式拉开序幕。
而李默,则在同一时间调出了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随着工人们开始对第一台镗床进行拆解,一行金色的文字在界面上缓缓浮现:
【系统权限升级:设备性能优化权限已激活】
【可生成模块二:《定制化维护周期建议》】
果然如此!
李默心中涌起一阵狂喜,血液在耳中奔流如潮。
他真正要的,从来就不是这三台机器本身,而是通过修复它们,解锁系统的更高权限。
这才是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制的壁垒——一种让任何废铜烂铁都能脱胎换骨、并且“听话”的恐怖能力!
他看着工人们在安建国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拆解、测绘、记录,每一个数据都通过他的双眼被系统同步吸收、分析。
金属零件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油渍在图纸上留下斑驳印记,安师傅粗糙的手掌抚过主轴轴承,嘴里喃喃:“这磨损……比我想的轻。
”
李默意识到,青阳县乃至更广阔的天地里,有无数因为缺少这种“听话”能力而闲置、报废的设备。
它们不是废铁,它们是一座座等待被唤醒的金矿。
当晚,在车间角落那张简陋的办公桌上,李默奋笔疾书,一份名为《启航技术托管服务协议》的草案雏形初现。
协议的核心简单粗暴:企业提供闲置设备,启航负责技术改造、维护和运营,最终收益按比例分成。
他要做的,不是卖设备,不是修设备,而是输出一整套“变废为宝”的解决方案。
就在他的宏伟蓝图即将展开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索。
苏晓芸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凝重和无奈。
“李默,坏消息。
”她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县发改委的‘技改试点专项资金’马上就要拨付了,我帮你争取了名额,但硬性条款刚刚下来,要求申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