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家有两老(3/3)
他说得兴起,没注意到家人异样的目光。
小花目瞪口呆地喃喃:“二哥好厉害啊……”
乐君则瞠目结舌:“这……还是我弟弟吗?”
秀兰更是猛地拍了下桌子:“两贯?那不是二两银子?”
只有静竹还算镇定,只是默默思索着——家丰说的有些词,她压根没听懂。
家丰这才察觉到不对劲,停下筷子一看,顿时无奈地叹了口气:又把他们吓到了。
“我就是随口估算的,到底能赚多少,还不一定呢。
”他赶紧转移话题,“你看咱们几个,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以后也容易受欺负。
等赚了钱,先买些好吃的,把身子养壮实了再说。
”
“二哥,到时候你一定要给我买好吃的!”小花立刻满眼期待地说。
“是啊,要是真能有那么多钱……”秀兰看着篝火映照下,孩子们蜡黄的脸蛋,心里一阵发酸,“得先多囤些粮食,给你们好好补补。
”
“可是小丰,”乐君犹豫着开口,“你说的那个二代拐,我做得太慢了。
一代拐也就是几根方棍,就那个斜口难些;二代拐的工序多,我怕以后人家要货多了,咱们供不上,少赚不少钱。
”
“所以我才找了草茂三伯啊。
”家丰解释道,“以后大部分的主体活都让三伯来做,咱们只做配件和组装就行。
”
“小丰,这不好吧?”乐君皱起眉,“这么下去,你这门手艺不就成三伯的了?手艺这东西,得传家啊。
”
“大哥,您想错了。
”家丰摇了摇头,“这门木匠手艺本来就是三伯的,是所有木匠的——咱们根本不会木匠活,哪来的手艺?”
他顿了顿,继续说:“做拐的想法叫‘创意’,可创意是没办法传家的。
只要木匠们看到拐杖的样子,很快就能学会,藏不住的。
”
在这个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能被轻易模仿的创意,本就留不住。
家丰又给乐君算起来:“大哥您想,平均每副拐给三伯三文,给大伯一文跑腿钱,大伯从刘先生那儿能帮咱们带回十二文——咱们在家也没费多少力气,您说谁赚得最多?”
乐君虽然算得慢,但也很快反应过来:“是咱们赚得多。
”
“对啊,所以咱们趁这段时间这么干就行。
”家丰说,“三伯是工匠,咱们花钱请他做活;大伯是帮咱们运输;咱们其实是商人,做的是‘外包’——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
“小丰,”静竹突然开口,语气带着些顾虑,“商人在咱们这儿地位低,还不能科考,以后这话可别往外说。
咱们就是农户,做点小营生糊口就行。
”
家丰点点头:“我知道了二娘,以后不说了。
”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阶级社会里,凡事都要按阶级划分,想做点事真不容易。
火堆噼啪作响,窗外的雨渐渐小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虽然还有些对未来的迷茫,但看着手里的钱和眼前的希望,每个人心里都多了份踏实——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喜欢蓝月闪烁之时请大家收藏:()蓝月闪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