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是谣非谣(3/3)
他拍了拍小花的肩膀,“咱们继续干活吧。
”
眼下双拐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庄三伯是主力,负责核心工序;乐君和秀兰打辅助,做配件和组装;大伯负责运输送货。
要是没有大订单,其他人就先不参与,省得浪费人力。
静竹和小花没什么活,就围着家丰,看他捣鼓新东西。
“二娘,小花,家里有猪毛吗?或者跟猪毛差不多的毛发也行。
”家丰突然问道。
小花摇了摇头,看向静竹。
静竹皱着眉想了想:“家里倒是存了一些,放了好多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用。
”
“能用能用,二娘您赶紧拿来我看看!”家丰眼睛一亮,连忙催促。
静竹转身进了屋,翻找了一会儿,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的猪毛保存得还算完好,干燥无霉,没有虫蛀。
家丰知道,猪毛耐存放,只要不受潮,十几年都不会烂。
“对了二娘,猪毛能买到吗?”家丰又问。
“买?不用买啊。
”静竹有些意外,“一般找屠夫要,他们都会给。
猪毛这东西没什么用,虽说能做刷子,可用量极少;读书人的毛笔也不用猪鬃,太硬了。
所以少量要的话,基本不用花钱;就算要得多,给几文钱也能买一大包。
屠夫刮完猪毛留存着,攒多了也是烧掉。
有些穷苦人家会拿来塞枕头,可猪毛扎脖子,还不如用野草。
还有人说猪毛能辟邪,我这包就是当年盖新茅草屋时,人家送的,说是挂在门框上能驱邪,结果送多了,就一直存着了。
”
她顿了顿,又问:“小丰你要猪毛做什么?要是用得多,二娘托人去镇上的屠宰铺买,几文钱就够了。
”
“不用不用,先试试再说,便宜就好。
”家丰松了口气,开始忙活起来——他要做的,是牙刷。
首先,他用木匠工具切了一块竹板,削成后世牙刷的长度和宽度;接着,把小花带回来的小号针杵放进灶台里烧红,拿出来后对着竹板用力一压,“滋啦”一声,竹板上瞬间冒出青烟,针杵穿透竹板,留下一个小孔。
他按同样的方法,在竹板上扎出一排排整齐的小孔,看着还算满意。
然后是做手柄:把竹板无孔的一侧削细,做成一头宽、一头窄的长柄形状,再用锉刀把竹刺打磨光滑,避免扎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步最费功夫——塞猪毛。
家丰把猪毛洗刷干净,用手指捏成一小簇一小簇的,往每个小孔里塞。
这活考验手指的灵活度,一个孔一个孔地塞,慢得很。
还好他之前扎孔时特意留了巧思:小孔一头略大、一头略小,塞起来能稍微省点劲。
他一边塞,一边琢磨:以后要是批量做,得专门做个工具,不然手工太慢了。
第四步是固定猪毛:他从灶台里找了块一头烧着的木头,吹灭火苗后,用灼热的木头靠近牙刷背侧的猪毛——高温让猪毛微微卷曲,牢牢固定在小孔里。
靠近木头的地方,猪毛还被烤成了黑色焦油状,冷却后又硬又结实。
“唉,这焦油里怕是含多环芳烃,常年用容易致癌。
”家丰自言自语嘀咕,“不过刷完牙多漱几次口,应该能好点。
再说了,这世界上饿死、战死、病死的人,比得癌症死的多太多了,没人会在意这个吧?”
他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
第五步是修剪猪毛:把牙刷正面长短不齐的猪毛稍微剪整齐些,看着更规整。
最后一步是整体打磨:把牙刷上翘起的毛刺、后端不规则的鼓包都修整一遍,让整个物件看起来更精致。
忙活了大半天,一把粗糙却能用的竹制牙刷终于做好了。
家丰拿在手里看了看,心里暗暗想:以后再也不用忍受“没牙刷”的日子了,改造生活,就从这小物件开始!
喜欢蓝月闪烁之时请大家收藏:()蓝月闪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