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家丰购物(2/3)
没什么滋味的早饭,便去庄三伯家取拐杖——加上自家组装的,庄三伯手艺越来越熟练,这次一共准备了10副二代拐、10副三代拐,大中小号齐全。
家丰试着走了走,发现不用拐杖也能正常行走了——离刘先生说的“可以完全正常活动”的日子,就差两天。
他想了想,还是再拄两天拐,免得节外生枝。
叫上庄大兵,两人扛着拐杖,花了一个小时赶到镇上的益禾堂。
不巧的是,刘先生正好出诊去了,药铺伙计接待了他们。
伙计告诉家丰,之前留下的11副拐杖,现在还剩5副。
家丰打算先去采购,便把新带来的拐杖暂时放在店里,想着等采购回来再找刘先生商量后续的合作。
出了益禾堂,大兵跟着家丰在镇上逛了起来——这还是家丰第一次好好打量这个乡镇。
之前每次来,都是直接进益禾堂,办完事后匆匆离开,从没仔细看过周围的景象。
镇上的主要街道铺着石块,虽有些凹凸不平,但至少下雨时不会太泥泞。
主干道两侧开满了商铺,按现代的说法,这些商铺大多是“商住两用”:临街的是铺面,侧面有个大门,从铺面或大门都能进入后院。
后院里通常盖着三五间房子,有的住人,有的当加工间,有的当仓库,全看自家需求。
大部分人家都会留一两间房自住,真正是“家即是铺,铺即是家”。
街道旁也有围着砖石院墙的大院,家丰他们没敢靠近。
除了益禾堂,镇上还有其他药铺,粮店、铁匠铺、酒肆、茶棚、肉铺、成衣铺、杂货铺、当铺、牙行、布行也一应俱全——镇子不大,却五脏俱全,几乎家丰能想到的铺子都有。
主街背后的街道不如主街宽阔,行人却更多,也更显杂乱。
这里不再是清一色的商铺,更多的是临时摊位:卖菜的、卖鸡鸭的、卖牲口的、卖小吃的,还有个篾匠在摊位前一边编竹筐竹篓,一边售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逛了一圈,家丰停在一个肉摊前,问道:“大叔,肉怎么卖?”
屠夫正磨着刀,见问话的是个小孩,身边跟着个壮汉,有些好奇地回道:“羊肉六十一斤,猪肉三十五文一斤。
”
家丰抬头看了眼大兵,大兵悄悄点了点头——看来价格没诓人。
“那大叔给我切二斤猪肉,要肥点的。
”家丰知道家里缺油水,得多买点肥肉。
“你这孩子倒精明!”屠夫笑了,“你来的早,肥的还多,给你切块肥的!”上午的肉摊通常有肥肉卖,到了下午,就只剩瘦肉了。
“对了大叔,您这儿有猪鬃吗?”家丰趁机问道。
“有啊,堆了一大包没烧呢,好久没人要了。
”屠夫爽快地说,“你要的话,我给你抓两把。
”
“大叔,我要的多。
”家丰连忙说。
“哈哈,那我就多给你抓两把!”屠夫以为他最多要个三五把。
家丰却摇了摇头:“大叔,您家有多少,我全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