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言如泉涌,稚子学舌(2/3)
涩的音节:“李……慕……玄?”
“正是在下!”李慕玄激动地拱手。
启又看向孙长老。
孙长老连忙道:“孙、长、青。
”
“孙……长……青?”
“哎!”孙长老响亮地应了一声,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成了菊花。
启似乎觉得这种“指物命名”的游戏很有趣。
他开始主动指向周围的物品。
他指向张禾。
张禾一个激灵,连忙躬身:“弟、弟子张禾!”
“张……禾。
”
他指向殿外徘徊的灵鹤。
“仙鹤。
”
“……鹤。
”
他指向地上的云绒地毯。
“地毯。
”
“……毯。
”
他指向殿顶发光的明珠。
“夜明珠。
”
“……珠。
”
一个个音节,从他口中生涩地吐出,虽然语调平板,发音却奇准无比,过耳不忘。
他就像一块干燥到了极点的海绵,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疯狂吸收着一切语言的“数据”。
李慕玄和孙长老从一开始的惊喜,渐渐变成了震惊,最后几乎是麻木了。
这位前辈的学习速度……简直匪夷所思!任何词语,只需说一遍,他就能立刻记住并准确复述!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用不了几天,他就能掌握基本的日常交流了!
两人不敢怠慢,更是打点起十二分精神,如同启蒙老师般,耐心地回答着启每一个指向和疑问。
张禾也在一旁时不时补充几句。
殿内的气氛,第一次显得如此“和谐”甚至“热烈”。
启沉浸在这种新奇的“学习”体验中。
他发现,通过这些不同的声音波动(语言),他可以更准确地向这些“东西”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能更清晰地理解他们的意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比之前单纯的意念模糊传递要高效得多。
他学的很快乐。
然而,他学习的对象,终究是李慕玄和孙长青这等活了数百年的老狐狸。
他们在殷勤教导的同时,也难免夹带私货,试图潜移默化地灌输一些“安全常识”。
比如,当启指向一块装饰用的、蕴含着不错金系灵气的矿石时,孙长老在告知其名为“庚金矿石”后,便会立刻补充道:“此物坚硬锋锐,灵气躁动,不甚安全,易伤其身,前辈还是远观为好。
”——其实是怕启一不小心又把矿石捏爆了引发金灵气暴动。
当启看向殿内一座小小的、流淌着水光的阵法景观时,李慕玄会立刻解释:“此乃‘小聚灵阵’,汇聚水灵之气,滋养殿内花草。
阵法之道,繁复精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极易反噬,危险重重,前辈万勿轻易触碰。
”——其实是怕启再弄出个水漫金山。
他们几乎将一切与“修炼”、“能量”、“法则”沾边的东西,都打上了“危险”、“勿近”的标签,拼命向启灌输“看看就好,千万别动手”的观念。
启安静地听着,学着那些词汇,也接收着那些附加的“危险”信息。
他那空白的心智,如同白纸染墨,将这些都一并吸收了进去。
在他初步形成的、极其简单的认知里,渐渐多出了一些模糊的关联:
“矿石”(某种坚硬的石头)——“危险”(会伤到自己?虽然他没感觉)。
“阵法”(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