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苦主再诉第二鸿(1/3)
中枢令衙门后堂的书房内,烛火摇曳,将李致贤伏案的身影拉得悠长,投在身后那排顶天立地的榆木书架上。
窗外,京城浸入沉沉的夜色,唯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更梆声,提示着时光的流逝。
他面前,是堆积如山的卷宗,墨迹新旧交错,皆关乎那搅动京畿、令朝廷颜面尽失的“茂儿爷”连环盗案。
指尖划过纸面,留下细微的摩挲声。
李致贤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如刀,逐字逐句地剖解着卷宗内的记录。
失窃物品清单琳琅满目,从古玩玉器到金银珠宝,乃至一些不起眼的文书账册,失主身份亦五花八门,既有富甲一方的豪商,也有清誉颇着的官员,甚至还有几位皇亲国戚。
案发地点遍布京城内外,时间亦无甚规律可循。
这茂儿爷行事,看似随心所欲,却又每每能精准得手,事后只留下一枚勾勒着似猫似鹰图案的标记,翩然远去,徒留满城议论与官府的焦头烂额。
他捻了捻眉心,一股深深的违和感萦绕不去。
这绝非寻常盗匪所为。
盗窃,无非为财。
可这茂儿爷,所盗之物价值悬殊,有些堪称稀世奇珍,有些却看似平平无奇;更奇的是,部分赃物竟会出现在京畿附近的贫苦人家或善堂之中,虽经多方追查,最终往往不了了之,徒增“义盗”之名在民间流传。
而官府缉拿,至今连其真容、年岁、团伙人数皆是一片模糊,只有些语焉不详的目击描述,拼凑出一个来去如风、身手矫捷的黑影。
“劫富济贫?”李致贤低声自语,嘴角牵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弧度。
这四字说来轻巧,实则千钧之重,足以动摇律法根基,挑战朝廷威信。
他想起日间拜访宰相时,那位老成持重的座师言语间的谨慎与暗示。
“致贤啊,此案关乎朝廷体面,圣上甚为关注。
茂儿爷必须缉拿归案,但其牵连或许甚广,其中分寸,你要仔细拿捏。
切记,水至清则无鱼,然漩涡之下,亦可能是万丈深渊。
”宰相的话语犹在耳边,既强调了破案的紧迫,又暗含了莫要深究、以免触动某些隐秘势力的警告。
这京城,果然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浑水。
他李致贤十年外放,于静水县那般清苦之地尚且能秉持本心,造福一方,如今踏入这帝国权力中心,方知何为真正的波谲云诡。
一个小小的盗案,背后竟似牵扯着无数看不见的线,牵一发而动全身。
正当他沉思之际,书房门外传来轻轻的叩击声。
“大人。
”是衙门里一位老成持重的书吏的声音,带着几分迟疑,“时辰已晚,但…门外有人求见,称有急事关乎茂儿爷案。
”
李致贤抬起头,眼中掠过一丝讶异。
如此深夜,会是谁?“何人求见?”
“是…是第二鸿,第二员外郎。
”书吏的声音压低了些,“他情绪似乎极为激动,定要面见大人您。
”
第二鸿?李致贤立刻想起卷宗里关于此人的记录。
他是京城数得着的富商,捐了个员外郎的虚衔,人称“第二大善人”,名下产业无数,尤以珠宝古玩着称。
月前,其珍藏的一枚传家龙凤玉佩被茂儿爷盗走,报官后一直催促甚紧。
此人已是衙门常客,今日竟深夜又来。
略一沉吟,李致贤道:“请他至偏厅等候,我即刻便到。
”
“是。
”
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常服,李致贤深吸一口气,将方才的思绪暂压心底,举步走向偏厅。
无论背后有多少隐情,苦主上门,他这主管官员没有不见之理。
或许,能从这位焦急的失主口中,再探得些线索。
偏厅内灯火通明,第二鸿果然已在焦急地踱步。
他约莫五十上下年纪,身材微胖,面皮白净,穿着簇新的宝蓝色绸缎直裰,手指上戴着一枚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