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药市风波(2/3)
看。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济世?
秦墨心头一震。
这个名字,他在苏清婉的口中听过不止一次——“省城中医泰斗”、“济世堂的定海神针”。
可沈济世今年已近九十,据说早已不再出诊,怎么会……
“沈老先生的病情,我需要当面诊断。
”秦墨不动声色,“不知沈老先生现在何处?”
“在我家。
”沈夫人(或许是沈小姐?秦墨不确定她的身份)指了指身后的保镖,“车就在外面,秦医生请。
”
秦墨看了一眼诊室里的阿婆和刚离开的年轻人,又看了看窗外渐大的雨势。
他摸了摸怀里的《青帝长生经》——今日修炼时,他隐约感觉到丹田内的真气有些躁动,似乎在渴望着什么。
“好。
”他点头,“请带路。
”
沈夫人的车是一辆黑色的奔驰S级,车牌号是“江A·”。
秦墨坐在后座,能闻到车内淡淡的沉水香,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味。
“秦医生,我爷爷的病,是从上个月开始的。
”沈夫人望着窗外,声音低沉,“他年轻时在药行做过学徒,后来自己开了济世堂,一辈子和药材打交道。
可从上个月起,他总说夜里睡觉时,后颈像压了块冰,白天手脚冰凉,吃再多补药都没用……”
秦墨心中一动:“沈老先生可曾接触过什么特殊的药材?或是去过什么阴寒之地?”
沈夫人猛地转头看他:“秦医生何出此言?”
“只是猜测。
”秦墨垂眸,“寒痹症的形成,多与寒邪入侵有关。
若是长期接触阴寒之物,或是居住在阴气过重的地方,便会加重病情。
”
沈夫人沉默片刻,缓缓道:“三个月前,我爷爷去城郊的‘阴山’采药。
那地方常年雾气缭绕,据说以前是乱葬岗,后来被开发成药材基地。
他回来后,就开始说后颈发凉……”
阴山?
秦墨想起苏清婉说过,城西老宅子的药材行,以前是济世堂的分号,后来因为“闹鬼”被封了。
“沈老先生采的是什么药?”
“不知道。
”沈夫人摇头,“他只说是‘百年一遇的好东西’,回来后便锁在书房里,不许任何人碰。
”
秦墨的指尖在膝盖上轻轻敲击。
百年一遇的好东西……阴山……寒痹症……这几者之间,似乎有什么联系。
车子驶入一条僻静的老巷,停在了一座朱漆大门前。
门楣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济世堂”,笔力遒劲,正是沈济世的字迹。
门童通报后,沈济世的声音从里面传来:“是清婉派来的人?”
“是秦医生。
”沈夫人侧身让开。
秦墨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院子里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怔。
青石板铺就的院子里,种满了各种药材——牡丹、芍药、当归、黄芪……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院子中央那株两人合抱粗的老槐树。
树干上布满苔藓,枝桠却异常繁茂,几串白色的槐花在雨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清甜的香气。
沈济世坐在廊下的藤椅上,盖着条厚厚的绒毯。
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却有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
“秦医生,请坐。
”沈济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清婉说你医术高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
秦墨坐下,目光落在沈济世的手上。
老人的手背上青筋凸起,皮肤却异常苍白,几乎没有血色。
“沈老先生的脉象,我刚才在路上摸过了。
”秦墨开门见山,“寒邪入体,已伤及根本。
若不及时驱寒,恐怕……”
“我知道。
”沈济世打断他,声音沙哑,“我活了近百年,生死看得淡了。
只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院中的老槐树,“只是这济世堂,不能在我手里断了香火。
”
秦墨心中一动:“沈老先生是担心传承?”
“不全是。
”沈济世摇了摇头,“我膝下无子,收了几个徒弟,却没有一个能撑起济世堂的。
清婉是个好孩子,可她在商场,不在医道……”
他忽然抓住秦墨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秦医生,我观你印堂有光,紫气东来,是天生医道奇才。
我这里有本《济世医典》,乃是我毕生所学所悟,今日便赠予你。
你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便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
秦墨浑身一震。
《济世医典》!
这不是传说中失传的医道圣典吗?据说里面记载了无数失传的古方、针法和丹道,是中医界的至宝!
“沈老先生,这……”
“不必推辞。
”沈济世松开手,从枕头下摸出个檀木匣子,“匣子里有半块玉佩,是我师祖传下来的。
你若遇到持有另外半块的‘有缘人’,便将此书交予他。
切记,此书关乎重大,不可落入歹人之手。
”
秦墨接过匣子,入手温润。
他打开匣盖,里面静静躺着半块羊脂玉佩,上面刻着“济世”二字,字体古朴,与门楣上的牌匾如出一辙。
“多谢沈老先生。
”秦墨郑重地将匣子收好,“我定不负所托。
”
沈济世欣慰地笑了:“好,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