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第1章南安寻钨(3/3)
的念想,搞垮他们的根基——让他们没人当眼线,没人送消息,看他们还怎么嚣张!”
话音刚落,又有十几个年轻后生和汉子站出来,连之前给我们送腊肉的大娘都把身边的儿子推出来:“娃,跟官爷们走!好好杀元军,给你爹报仇!”没一会儿,就凑了二十多个精壮汉子。
我让医疗联络小队的队员登记他们的名字,又跟亲卫交代:“你们把头领和小石头送回虔城,这些乡亲也一并带过去,找赵将军登记军籍,编入后备队练兵——告诉赵将军,按之前的规矩,先教基础的拳脚和突火枪用法,等练熟了再补进各大队。
”
亲卫领命,二十多个汉子纷纷跟家人告别,有的接过家人递来的干粮,有的揣上磨亮的镰刀,跟着马车往虔城方向走。
村民们站在路边挥手,喊着“多杀元军”“早点回来”,声音里满是期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收拾好行装,我们继续往大余走。
走了近三个时辰,终于到了南安镇的梅山村。
远远就看见一片依山傍水的围屋——背靠着青翠的山,前面是条潺潺的小河,一圈圈圆屋像涟漪似的往外扩,最中心是灰瓦白墙的祖屋祠堂,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外围的圆屋则住着同族的人家,墙高得能挡住弓箭。
“这围屋建了好几代了,”陈大叔指着围屋,“最早就中心那圈祖屋,后来族里人多了,就围着祖屋隔几十米建一圈更大的,现在最外一圈的屋墙,连元军的弓箭都射不穿。
里面的作坊、粮囤都护得好好的,林老板的板鸭作坊,就在围屋东角。
”
我们走进围屋,只见巷道整齐,家家户户门口挂着腊味,林老板的作坊就在巷道尽头,房檐下挂满了板鸭,形如饱满的桃子,奶白的皮上泛着酱色的光,腊香顺着风飘满整条巷道。
“几位是虔城来的义军吧?”林老板迎上来,手里还拿着块刚熏好的板鸭,“陈老哥前几天托人带信,说你们要来寻矿,我早备好了板鸭,你们尝尝!”
他递过板鸭,白砚接过来摸了摸,又闻了闻,轻声说:“肉质紧实,腊香浓郁,用松枝熏过吧?这样能放久,咱们带在路上当干粮正好。
”林老板笑着点头:“姑娘懂行!这板鸭得用大余本地的麻鸭做,先抹上盐和香料腌七天,再放太阳下晒三天,最后用松枝熏一天,能放半年不坏。
以前元军来劫掠,我就把板鸭藏进围屋的地窖,才没被抢走——有围屋护着,这手艺才能传下来,往后说不定能扬名呢!”
我笑着说:“林老板,我们买十只带在路上,队员们也尝尝鲜。
”林老板摆手:“不用买!我送你们!你们帮着打元军,保护乡亲,这点东西算啥!”说着,就让伙计打包板鸭,还往里面塞了两包腌料:“要是你们自己做,就按这个方子来,简单!”
谢过林老板,我们继续往西华山走。
山路越来越陡,陈大叔指着前面的山坳:“到了!西华山的青钨石胆就在这红土下面。
”我们跟着他往山坳走,脚下的土越来越沉,陈大叔蹲下来,用铁镐挖了几下,带出块沉甸甸的矿石——通体泛着青乌色光泽,敲开断面,里面嵌着细碎的铜绿和锡粒。
“就是这个!”陈大叔激动地说,“青钨石胆沉手,质密,以前我在这挖过,炼出来的铁够韧,做突火枪枪管,连续击发二十次都不会裂!”
白砚立刻拿出小铁锤,轻轻敲了敲矿石,听着声音:“发闷,纯度高,比虔城矿场的好。
”她又掏出矿粉样本盒,把矿石碎末跟之前的样本比对,点头道:“没错,就是咱们要找的青钨石胆,挖回去给我爹,能多铸几十支枪。
”医疗小队的队员拿出矿样袋,把矿石装进去;三个作战小队的队员则散开,用铁镐在周围挖掘,很快就挖出了十几块青钨石胆。
夕阳落在西华山的红土坡上,把青钨石胆染得像淬了火。
队员们在山坳里搭起帐篷,篝火亮起来,大家围着篝火吃板鸭,陈大叔给大家唱客家山歌,调子比在龙回镇时亮堂多了。
我望着远处的虔城方向,心里想着被押回去的头领、去书院的小石头,还有那二十多个参军的乡亲——我知道未来有空坑的变数,但只要咱们守住矿、锄尽奸、聚起人心,就一定能扛过去。
夜风拂过,带着板鸭的腊香和青钨石胆的土味。
我握紧腰间的突火枪,对队员们说:“明天再挖一天,多带些青钨石胆回去,咱们早一天炼出枪,就能早一天打跑元军,让更多乡亲能安稳过日子!”队员们齐声应和,声音在山谷里回荡,像一团燃烧的火,照亮了抗援的路。
喜欢一剑照汗青请大家收藏:()一剑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