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骨庙藏玄机,铁铲探迷踪(2/3)
道好不好用了。
胡哥,你觉得入口可能在哪?”他环顾四周,这破庙虽小,却处处透着古怪,尤其是那两根鱼骨柱,上面似乎刻着模糊的花纹,不像天然形成的。
胡八一围着庙宇转了一圈,脚边的杂草被踩倒一片,露出底下的青石板。
他蹲下身,用手指抠了抠石板缝里的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摸了摸神像底座那个大洞的边缘,最后停在正屋的神像前,指着那个被挖开的大洞:“这洞挖得蹊跷。
看土色是新的,带着潮气,不像是老盗墓贼干的——老辈人挖洞讲究‘不见天’,会用洛阳铲带土,不会这么粗暴。
倒像是……最近有人故意挖的,而且挖得很急,边缘很毛糙。
”他抓起一把土闻了闻,眉头皱得更紧,“下面的土很湿,有股腥气,不是普通的泥土味,倒像是水锈混着腐殖质的味道,十有八九通着地下溶洞。
”
“那还等啥?”王胖子摩拳擦掌,抄起自己的工兵铲就冲了过去,铲头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胖爷我先下去探探!要是真有宝贝,咱哥几个今天就发了!”
“别急。
”毕邪拦住他,举起特制洛阳铲,铲尾的罗盘指针指向大洞的方向,“先用这个探探虚实。
万一下面有流沙或者翻板,冒然下去会出事。
”他按照系统提示的方法,将铲头对准大洞旁边的地面,垂直插入,然后轻轻转动杆身,乌木杆上的刻度清晰地显示着深度。
洛阳铲刚入土三米,就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像是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
毕邪心中一动,缓缓拔出铲头,只见铲尖沾着的不是普通的黄土,而是湿漉漉的黑泥,像被水泡过的煤渣,上面还缠着几根细小的植物根茎,绿油油的,带着水汽。
“下面有暗河或者积水。
”毕邪肯定地说,指尖捻了捻黑泥,黏糊糊的,“这泥里有水分,而且很新鲜,说明离水源很近。
再探深点。
”
他再次将洛阳铲插入地下,这次更小心,转动的速度放慢了许多。
乌木杆上的刻度一点点增加,三米、五米、八米……当探到十米深时,铲头传来一阵轻微的“咔啦”声,像是碰到了什么易碎的东西。
毕邪猛地停下动作,缓缓拔出铲头——所有人都愣住了!
铲尖上沾着的黑泥里,竟混着几块碎裂的陶片,巴掌大小,颜色是青灰色的,上面刻着熟悉的鬼洞文,笔画扭曲却透着庄严,与苏晴带来的残片上的文字如出一辙!
“是唐代的东西!”苏晴一眼就认了出来,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块陶片,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纹路,“这陶片的胎质细腻,釉色均匀,是典型的唐代越窑工艺。
而且这纹路……和我父亲笔记里记载的一样,是祭祀用的礼器碎片,专门用来供奉山神的!”她的声音带着激动,眼眶微微发红,“我父亲说过,只有重要的墓穴附近才会有这种礼器,看来我们找对地方了!”
胡八一的眼睛亮了,他拍了拍毕邪的肩膀,力道不轻:“看来这下面确实有唐代大墓!而且离入口不远,这陶片这么新,说明没被埋太深!”他凑过去看了看陶片上的鬼洞文,虽然看不懂,却能感受到上面的年代感,“小毕,你这洛阳铲真是神了,比我这双眼睛还管用!”
毕邪没说话,只是再次举起洛阳铲,这次瞄准了神像左侧的地面——那里的杂草长得格外茂盛,而且颜色比别处深,像是被水浸泡过。
特制洛阳铲的优势此刻显现出来——杆身上的刻度清晰地显示着深度,当探到十五米时,铲头突然传来“空”的一声,没有阻碍,显然是碰到了空洞。
“找到了!”毕邪猛地拔出铲头,铲尖干干净净,连一点泥土都没沾,只有边缘带着点水汽,“这里下面是空的,而且空间不小,应该就是溶洞入口!”
王胖子早就按捺不住,抄起工兵铲就冲了过去,铲头狠狠插进土里:“看胖爷我给它刨开!”他抡起铲子猛挖,泥土簌簌落下,很快就挖出一个半米深的坑,坑底的土越来越湿,渐渐变成了黑泥。
“等等!”胡八一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警惕,“下面有木板!”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坑底露出一块腐朽的木板,黑褐色的,边缘已经烂成了絮状,上面还钉着几颗生锈的铁钉,钉帽上长满了红锈。
毕邪用洛阳铲轻轻拨开木板,下面露出一个黑黢黢的洞口,一股潮湿的寒气扑面而来,带着股淡淡的鱼腥味,像是陈年的河泥被翻动过。
“这洞是人为挖的,通向溶洞。
”胡八一用手电筒照向洞里,光柱被黑暗吞噬,消失在深处,“这木板是后来盖上去的,想掩盖洞口。
看来早就有人发现这里了,说不定就是那些传说中寻找‘内丹’的人,也可能是别的盗墓贼。
”他蹲下身,仔细观察着洞口的边缘,“这洞挖得很规整,不像是野路子,倒像是懂行的人干的,知道怎么避开塌方。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Shirley杨拿出高强度尼龙绳,绳子的一端系着个铁锚,她用力将铁锚甩向旁边的鱼骨柱,铁锚绕着柱子缠了三圈,她使劲拉了拉,确认牢固后说道:“我先下去看看,你们在上面接应。
我学过洞穴救援,知道怎么应对突发状况。
”
“还是我去吧。
”毕邪拦住她,晃了晃手里的特制洛阳铲,铲尾的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