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义仓安流民,暗潮涌动起风波(2/3)
利害。
告诉他们,城若破,家何在?如今拿出部分余粮支持大局,既是保全自身家产,也是为子孙积福。
凡捐粮者,官府皆立碑刻名,以彰其义举。
”
计策一定,立刻雷厉风行地执行。
李昭首先找到了流民中最有威望的沈大娘。
这位在逃难路上救助过不少人的妇人,听完李昭的计划,浑浊的眼睛里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她二话不说,当即拍着胸脯保证,定会组织好流民,绝不给官府添乱。
告示张贴出去的当天,沈大娘便带着第一批响应的富户捐出的粮食,在城墙工地旁设立了第一个义仓。
她亲自坐镇,带着几个信得过的媳妇,拿着官府发的名册和量具,一丝不苟地给上工的流民发放口粮。
“大家排好队,一个个来!只要干了活的,就都有饭吃!”沈大娘的嗓门洪亮而有力,像一剂定心丸,瞬间安抚了躁动的人群。
拿到粮食的流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不是嗟来之食,而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吃得心安理得。
一传十,十传百,原本在街头彷徨鼓噪的流民纷纷涌向工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寿州城内,秩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
短短数日,粮价应声回落,囤积的粮食如潮水般涌入市场,张崇的图谋,在义仓前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中,化为了泡影。
然而,李昭的目光并未因此而松懈。
他知道,毒蛇只是暂时缩回了洞穴,并未被拔除毒牙。
他从亲卫中挑选出最机警的老三,让他伪装成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整日混迹于市井酒肆,专门留意与张崇旧部有关的一切风吹草动。
老三不负所望。
几天后,他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他亲眼看到张崇的几个心腹将领,在城中最偏僻的一家酒馆里秘密会面。
他借着送货的由头凑近,隐约听到“兵符”、“夜袭”、“控制节度使府”等字眼。
一场兵变的阴谋,已然在暗中酝酿。
李昭不动声色,一面让老三继续监视,一面连夜求见赵锽。
书房内,烛火摇曳。
李昭没有直接点明张崇的名字,只是将老三探听到的情况加以润色,沉声说道:“大人,近日城中暗流涌动,恐有人不满新政,意图动摇寿州根基。
尤其军中,不可不防。
”
赵锽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不是傻子,李昭话里的“有人”指的是谁,他心知肚明。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对军队的掌控力是何等薄弱。
“先生的意思是……”
“未雨绸缪,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昭的眼神深邃如夜。
赵锽虽未再多言,但看向李昭的目光里,已经多了几分真正的倚重和一丝后怕。
从那天起,他悄然加强了节度使府的卫备,并以各种名义,将几个忠于自己的校尉调入了核心防区。
鱼儿已经警觉,但要让它主动咬钩,还需要一个足够诱人的饵。
几天后,一个消息在寿州官场上不胫而走:赵锽对李昭的才能赞不绝口,已有意上表朝廷,奏请其为“节度副使”,总揽寿州军政大权。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精准地劈在了张崇的头顶。
节度副使!
那几乎是与赵锽平起平坐的位置!
一旦李昭坐上这个位子,他张崇将再无翻身之日,甚至性命难保!
恐慌与嫉恨彻底吞噬了张崇的理智。
他不能再等了。
当天深夜,张崇府邸灯火通明。
他召集了所有心腹死士,声泪俱下地控诉李昭妖言惑众,蛊惑赵锽,长此以往,寿州必亡。
他振臂高呼,要“清君侧”,为寿州百姓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