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质谱上的幽灵(1/3)
食堂事件带来的冲击余波未平。
张成被紧急送医,但林可和杜恒都心知肚明,河豚毒素中毒,尤其是达到那种程度的症状,生还几率渺茫。
校方再次迅速介入,初步结论指向“误食来源不明的河豚制品或受污染食材”,强调加强食堂监管,试图将事件再次定性为“意外”。
……
“张成的遗物。
”杜恒的声音在两人临时碰头的废弃器材仓库里响起,低沉而坚定,打破了压抑的沉默。
仓库里弥漫着铁锈和机油的味道,空气阴冷。
“他是关键。
食堂的毒药是即时投放的,很难留下指向性证据。
但他接触过的东西…特别是他随身携带的物品,可能残留有我们之前忽略的东西。
”
“你是说…图书馆那张涂改的草稿纸上,除了氰化物的思路,可能还有别的?”林可立刻明白了杜恒的意图。
食堂投毒是新的手段,但张成本身,很可能早已是苏韵的目标,他身上或许藏着更早被下毒的痕迹,或者指向凶手动机的线索。
“对。
氰化物路径被我们打断,但不代表他之前没有接触过其他‘东西’。
”杜恒的眼神锐利起来,“我们需要他留在图书馆旧期刊区座位上的那个笔记本。
还有他宿舍里可能存在的其他研究资料。
”
两人立刻分头行动。
……
林可负责图书馆。
她利用对图书馆布局的熟悉和人脉关系,在管理员换班的间隙,装作寻找自己“遗落”的参考书,快速而自然地接近张成在旧期刊区的座位。
那个深蓝色的硬壳笔记本果然还孤零零地躺在桌上,旁边放着一支廉价的圆珠笔。
林可心脏狂跳,迅速将笔记本塞进自己带来的帆布包里,动作流畅得仿佛那本就是她的。
离开时,她甚至“看到”张成匆匆离开图书馆去“确认名额”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这是他们亲手导演的“安全”假象,此刻却充满了讽刺。
杜恒的目标是张成的宿舍。
张成性格孤僻,室友关系疏远。
杜恒利用高超的开锁技巧,在室友上课、宿管巡查的空档,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张成的床位区域。
他的目标明确:所有与研究、笔记、化学相关的物品。
在一个上锁的抽屉里,他找到了几本写满复杂公式和实验构想的笔记本,一些打印的文献摘要,还有一个装着少量不明白色晶体的自封袋(被小心标记着“S-7样品”)。
杜恒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可疑物品扫入带来的背包。
……
十点五十分,两人在仓库再次汇合。
“东西都在这里了。
”林可将笔记本递给杜恒。
杜恒迅速检查了所有物品,目光最终落在那包“S-7样品”上,眉头微蹙。
“需要分析。
立刻。
”
“去哪?正规实验室需要申请,而且苏韵…”林可担忧道。
“不去正规的。
”杜恒果断地说,“去‘老地方’。
”
他指的是化学楼地下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一间堆满淘汰老旧仪器的备用实验室。
那里位置偏僻,监控死角,只有少数几个负责维护的老技工会偶尔过去。
杜恒不知何时摸清了那里,甚至偷偷修复并调试过其中一台勉强能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
那台仪器虽然型号老旧,噪音巨大,但核心功能尚存,足以进行高灵敏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时间紧迫。
两人像潜入敌营的特工,避开监控和偶尔路过的学生,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昏暗、布满灰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