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噪音与信号(2/3)
。
高原的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明亮,将控制室内夜的残留彻底驱散。
南曦深吸一口气,感觉肺部因为缺氧和紧张而隐隐作痛。
她需要权威的意见,需要导师的指引。
在这个令人迷失的发现面前,她本能地寻求着学术体系内的锚点。
她拿起内部通讯器,拨通了导师李振邦教授办公室的号码。
李教授是射电天文学界的泰斗,以思维严谨、经验丰富着称,也是她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
“喂?”话筒里传来李教授沉稳而略带疲惫的声音,背景音是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他通常很早就开始工作。
“李老师,是我,南曦。
”她的声音因为紧张和一夜未眠而有些沙哑,“我……我在昨晚的值守期间,捕捉到一组非常异常的数据。
我想向您汇报一下,可能需要您看一下……”
“异常数据?”李振邦的语气听起来没什么波澜,“阿里那边干扰源一直不少,是新的卫星链路?还是印度那边又搞什么大功率实验了?”
“不,不是这些。
”南曦尽量让自己的语调保持平稳,“它……很不同。
是一种结构非常特殊的全球性同步信号,在21厘米波段,强度极低,但持续性很好。
而且……它似乎与……与某些古代文化符号存在关联。
”
她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意识到最后一句听起来有多么不“科学”。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李振邦的声音再次响起,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古代文化符号?南曦,你昨晚是不是没休息好?高原反应有时候会影响判断力。
先把原始数据备份,写个简单的异常记录放到共享服务器上,等我回去处理。
我这边还有一个国际合作的视频会议要准备。
”
“李老师!”南曦有些急了,语速加快,“数据我已经初步分析过了,排除了所有常见的干扰源和仪器误差。
它的结构非常清晰,而且转换后的模型与苏美尔泥板上的一个符号完全一致!这绝对不是巧合或者幻觉!我可以把报告和图表现在发给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是一段更长的沉默。
南曦能听到电话那头李教授似乎轻轻叹了口气。
“南曦,”他的声音放缓了一些,像是试图安抚一个情绪激动的孩子,“我知道你对工作充满热情,也很有天赋。
但是,我们搞科学的,最忌讳的就是先入为主,尤其是在处理这种极端微弱信号的时候。
你知道‘信号中的魔鬼’这个概念吗?很多时候,不是信号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大脑,我们过度活跃的想象力,在噪音里构建出了我们‘想要’看到的模式。
”
他顿了顿,继续以那种循循善诱的口吻说:“至于古代符号……宇宙信号和泥板文字?这跨度太大了。
也许是你最近压力太大了?项目结题,论文评审……我知道你负担很重。
听我的,先把这件事放一放,去休息区喝杯热牛奶,好好睡一觉。
等头脑清醒了,再回头检查一下数据流程,我敢打赌,你会发现某个不起眼的环节出了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