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学术的壁垒(3/3)
清洁工不小心碰到了某根线缆。
(这真的发生过!)
我理解探索未知的诱惑,但我们必须警惕不要滑入神秘主义的陷阱。
我们的领域建立在可验证、可重复的实验和坚实的数学基础之上。
将射电天文学与苏美尔泥板联系起来……这实在超出了合理的推测范围。
作为朋友和同行,我真诚地建议你放下这个想法,重新专注于你的主要研究项目。
你在中性氢分布模型方面很有建树,那才是你应该投入精力的、有前途的方向。
不要让一时的……‘奇思妙想’,影响了你本可以非常光明的学术生涯。
希望你能认真考虑我的建议。
祝好,
马克”
这封看似充满“善意”和“关怀”的邮件,比那些格式化的退稿信更让南曦感到刺痛。
它代表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排斥——来自同行,来自她曾经尊重、并视为同一阵营的科学家。
他们不是没有看到数据,而是选择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带着怜悯的嘲讽,来否定她探索的方向。
这不仅仅是学术观点的不同,这是一种身份认同的剥夺。
她仿佛被贴上了“不靠谱”、“异想天开”、“濒临崩溃”的标签。
随后几天,她隐隐感觉到周围氛围的变化。
组会上,李振邦教授看她的眼神多了一丝复杂,不再主动询问她的工作进展。
其他同事与她交谈时,也似乎多了一份小心翼翼的疏离。
她甚至在研究所的咖啡间,无意中听到两个博士后低声交谈,提到了她的名字和“妄想症”这个词,虽然在她进去时他们立刻噤声,并换上了尴尬的笑容。
学术的壁垒,并非由砖石砌成,而是由权威期刊的审稿意见、资深同行的“忠告”、以及无形中流动的偏见和保守主义共同构筑。
它坚不可摧,因为它扞卫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整套既定的游戏规则和话语体系。
南曦被孤立了。
她的发现,如同一个具有传染性的思想病毒,被隔离在她个人的意识牢笼之中。
她独自坐在公寓的书桌前,窗外是阿里永恒的星空。
那些曾经让她感到敬畏和探索欲望的光芒,此刻却显得无比遥远和冷漠。
她感觉自己像一个手持珍贵火种的人,却找不到任何愿意接纳这火焰的容器,反而被所有人视为可能引燃房屋的危险分子。
报告静静地躺在她的硬盘里,那些惊世骇俗的对比图依旧沉默。
它们是真的吗?她依然相信是的。
但它们有意义吗?在无人愿意倾听、无人愿意验证的此刻,它们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混合着不被理解的委屈,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马克·索伦森和李振邦教授的建议:放弃吧,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也许,那才是理智的选择。
但当她闭上眼睛,那个来自宇宙深渊的、与远古智慧共鸣的信号,依旧在她脑海深处低语,固执地提醒她所见非虚。
壁垒已然矗立眼前。
是撞得头破血流,还是绕道而行?或者……是否有那么一条被忽略的、通往壁垒之外的小径?
她不知道答案。
她只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而每一条路,都布满了荆棘。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神话物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