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角的确立(2/3)
程操作系统。
·建立数据加密与隔离机制,核心数据由三方分别保管密钥片段,防止单点泄露。
·暂时对外界绝对保密,不向任何未经验证的第三方透露研究进展。
4.沟通机制:定期举行三方会议(线上/线下),共享研究进展,讨论下一步计划。
遇到紧急或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沟通程序。
顾渊的笔迹清晰而有力,每一条都直指核心,既明确了分工,又强调了制约与安全。
这不是一份法律文件,却是一份基于共同目标和相互信任的、沉甸甸的君子协定。
写完最后一条,顾渊放下笔,看向南曦和王大锤:“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如果没有异议,我们就以此为准绳。
”
南曦没有任何犹豫,走上前,在白板下方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她的签名清秀而果断。
这不仅是对协议的认可,更是对她所发现的这个惊人现象的责任承担。
她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发现者,而是这个探索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大锤看着白板上的条款,尤其是“任何一方拥有一票否决权”和“最高优先级安全准则”,咂了咂嘴,最终也拿起笔,在旁边签下了一个龙飞凤舞、几乎难以辨认的“王大锤”三个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规矩我懂!以后动手之前,先动脑子,跟你们报备!”他拍了拍胸脯,虽然语气还有些大大咧咧,但眼神里的认真表明他理解了这份协议的分量。
顾渊最后一个签名,他的字迹沉稳而古朴。
随着三个风格迥异的签名并列于白板之上,一个非正式的、却目标高度统一的“神话频率研究团队”正式确立。
天文学家、神话物理学家、工程师,这三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因为一个来自宇宙深空的异常信号和其背后可能隐藏的、贯穿人类文明史的惊人秘密,被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三角结构,被认为是最稳定的结构。
南曦的数据与观测能力,顾渊的理论与历史纵深,王大锤的技术与实现手段,三者互为犄角,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
协议达成,工坊内的气氛为之一变。
之前的凝重和些许的不知所措,被一种更加有序、更加专注的紧迫感所取代。
他们现在是一个团队了,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那么,按照协议,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彻底分析刚才的实验数据,并设计绝对安全的后备系统。
”南曦首先进入角色,她将平板电脑连接到工坊的主显示器上,调出了Mark-I捕捉到的完整振荡波形,“这是我们目前最直接、最关键的样本。
”
三人围在显示器前,开始了紧张而细致的协作分析。
南曦负责信号的时频域精细分解。
她利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将那段复杂的振荡波形分解成数十个不同频率和幅度的子成分,试图找出其中可能携带特定“指令”或与生物效应直接关联的关键模式。
她注意到,在植物开始出现加速生长迹象的前一刻,波形中一段极其微弱、频率低于20赫兹(接近次声波范围)的连续波包络,其振幅有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同步的跃升。
“看这里,”她指着那个细微的跃升点,“这个极低频成分的增强,与绿萝开始疯长在时间上完全吻合。
虽然它的能量占比很小,但或许起到了某种‘触发’或‘调制’作用。
”
顾渊则专注于波形模式与神话模板的深度比对。
他将南曦分解出的子成分,与他数据库中来自不同文明、描述“生命创造”、“急速生长”、“枯萎衰败”等意象的神话叙事模拟波形进行交叉关联。
“有发现。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