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三角的确立(3/3)
渊指着一段高频谐波簇说道,“这个谐波模式的结构,与玛雅神话中描述玉米神通过‘生命呼吸’让玉米瞬间成熟的片段模拟,存在超过75%的相似度。
而另一段代表衰减和静默的波形,则与北欧神话中‘世界之树’某一根枝条因毒龙啃噬而‘枯萎’的描述模式相近。
”
他的分析为那恐怖的生物效应提供了一种文化层面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先例”。
仿佛古人早已通过神话,隐晦地记录下了这种能够操控生命进程的、可怕力量的存在痕迹。
王大锤的任务最为具体和繁重——设计安全系统。
他一边听着南曦和顾渊的分析,一边已经在另一块绘图板上飞快地勾勒着草图。
“首先,得给Mark-I做个‘牢房’。
”他嘴里叼着一支铅笔,含混不清地说,“全封闭法拉第笼,内外双层屏蔽,接独立地线,确保电磁信号不会泄露,外部干扰也进不来。
笼子用液压驱动,紧急情况下半秒内就能物理降下,切断内外所有连接。
”
他在草图上画了一个巨大的金属网格笼子,将Mark-I装置罩在其中。
“其次,能源隔离。
不能再用工坊的主电网了,不稳定,还有回溯风险。
我库房里还有几组退役的潜艇电池,容量大,输出稳定,正好拿来给这玩意儿单独供电,配上智能充放电管理和过载熔断保护。
”
“第三,远程操作。
所有控制线路、数据采集线路,全部通过光纤引出,连接到隔壁那个我以前用来测试无人机的小隔间。
以后做实验,咱们就待在隔壁,透过防爆玻璃和监控屏幕看。
真要出问题,一按紧急按钮,全系统断电,牢房落下,万事大吉!”
他还计划加装多种环境传感器——温度、湿度、磁场强度、背景辐射、甚至空气成分分析仪——实时监测实验环境的一切细微变化,并设定阈值报警。
王大锤的工程设计能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方案虽然听起来复杂,但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充分利用了工坊里现有的材料和设备,将安全风险降到了理论上可接受的最低水平。
时间在专注的协作中飞速流逝。
当窗外天际再次泛起微光,预示着新的一天来临时,工坊内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南曦初步锁定了几个可能与生物效应相关的关键频率区间和调制方式。
顾渊则构建了一个更精细的、将特定神话意象与物理效应关联起来的初步对应模型。
而王大锤,已经带着图纸和工具,开始叮叮当当地切割金属板材,焊接屏蔽网,搬运沉重的潜艇电池,着手将他的安全设计方案变为现实。
晨光透过高窗,洒落在三人疲惫却充满神采的脸上。
工坊内弥漫着焊接的青烟和咖啡的浓香。
一夜未眠,但没有人感到困倦。
他们确立的三角,不仅仅是一个合作关系,更是一个在未知黑暗中相互扶持、相互警示的探索共同体。
窗台上的共鸣是一次严厉的警告,但也是一次宝贵的启示。
它让他们意识到前路的艰险,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揭开真相的决心。
南曦看着忙碌的顾渊和王大锤,看着那台即将被“关进牢笼”的Mark-I装置,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对未知的敬畏,有对同伴的信任,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的目标感。
他们站在了一个全新世界的门槛前,门后是神话与物理交织的迷雾,是可能颠覆一切认知的真相。
而他们,这个由三角确立的微小团队,即将成为第一批小心翼翼的叩门者。
黎明已至,探索,将在更加谨慎、却也更加坚定的步伐中,继续前行。
喜欢神话物理局请大家收藏:()神话物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