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资金的困境(2/3)
钥匙碎片。
然而,他们却缺乏推动这扇沉重石门所必须的“燃料”——资金。
没有资金,就无法升级观测设备,无法捕捉信号更精细的结构,无法确认其长期变化模式。
没有资金,就无法建造更安全、更精密的实验装置,无法可控地研究“神话频率”的效应机制,只能在边缘小心翼翼地试探。
没有资金,就无法进行至关重要的全球实地考察,无法用第一手数据将神话传说与物理现实直接勾连,他们的理论将永远缺乏坚实的实证基础。
理想是星辰大海,现实却是柴米油盐。
而且,是极其昂贵的“柴米油盐”。
“能不能……试着向一些私人基金会申请资助?”南曦试探性地问道,“或许有一些专注于支持前沿、甚至是非主流科学探索的机构?”
顾渊再次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我尝试过。
大多数所谓的‘前沿科学基金会’,其评审委员会依然由主流学界的权威把持。
我们的研究,在他们看来,风险太高,方向太‘玄’,缺乏可预见的‘应用前景’。
而少数真正愿意支持高风险探索的私人资助者,往往又带有过于强烈的个人倾向或神秘主义色彩,接受他们的资助,可能会让我们的研究偏离科学的轨道,甚至失去自主权。
”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们必须考虑到保密性。
一旦大规模申请资助,无论成功与否,都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方向和部分发现可能会进入某些圈子的视野。
在我们有足够自保能力或决定性成果之前,这可能是危险的。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工坊内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王大锤烦躁地踢了脚边一个废弃的轴承,轴承哐当哐当地滚远,最终撞在一个工具箱上停了下来。
“妈的!难道就因为这该死的钱,咱们就得把这天大的发现捂在手里,眼睁睁看着它发霉?”他不甘地低吼,“老子宁愿再去给那些黑心工厂调试一年机器人,把钱攒出来!”
“那不够,大锤。
”顾渊冷静地打断他,“我们需要的不是小打小闹的经费,是足以支撑一个全新学科领域初步探索的启动资金。
这很可能是一个九位数甚至更高的无底洞。
”
九位数。
人民币。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压得南曦有些喘不过气。
她所在的阿里天文台,一个大型观测项目的国家级经费申请,往往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激烈竞争,周期漫长。
而他们这个完全游离于体制之外、性质极其敏感的研究,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官方支持。
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南曦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台被关在“牢笼”里的Mark-I装置,投向窗台上那些沉默的“见证者”。
它们证明了他们探索的价值,却也凸显了此刻面临的绝境。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王大锤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一拍脑袋,发出清脆的响声。
“等等!我好像……有个主意!”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带着一种技术宅突然想到破解bug方法时的兴奋,“正规路子走不通,私人资助不靠谱……那咱们能不能……‘化缘’?”
“化缘?”南曦和顾渊同时看向他,没明白这个充满东方宗教色彩的词,如何与他们的困境联系起来。
“就是……众筹!”王大锤兴奋地解释道,“现在不是有很多网络众筹平台吗?面向大众,筹集资金支持各种项目,从拍独立电影到发明新奇玩意儿都有!咱们也可以搞一个啊!”
这个提议太过跳跃,让南曦和顾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