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唯美人不可辜负(1/3)
郭图带着曹洪等人,返回袁军大营。
曹洪裸着上半身,捧着曹操留下的印绶和佩剑青釭,跪倒在袁绍面前。
夏侯渊、曹仁、曹纯随曹操夜袭乌巢,被袁谭、袁熙击溃,还没有回营,眼下大营里主事的就是曹洪。
在郭图、荀攸的劝说下,他没有等其他人回来,就做了决定。
他和曹仁、曹纯都是曹操的从弟,而且年龄最长,曹操阵亡了,他就是曹营理所当然的主将。
作为主将投降,自然会有一些额外的好处。
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曹操的儿子曹丕。
曹丕今年十四岁,已经有多年随军征战的机会。
宛城之战时,他就在营中,仗着骑术精纯,趁乱逃出大营,捡了一条性命。
这一次,他本想随曹操出击,却被曹操留在大营,结果又一次逃过一劫。
惊恐之余,他又有几分庆幸。
跪倒在袁绍面前时,他虽然面带泪痕,却并不紧张。
他清楚,父亲曹操已死,他还年少,袁绍不会将他放在眼里,更不会要他性命,只可能放了他,说不定还会稍加宽待,以示不忘旧情。
小小年纪,他已经略懂人情世故。
不出所料,袁绍起身离席,扶起曹洪,接受了曹洪献上的剑和印绶,又好言安慰了曹洪几句,请他入座,随即向曹丕走了过来。
“你是孟德的次子曹丕?”袁绍背着手,身体前倾,打量着眼前这个看起来并不紧张的少年,以及那张神似曹操的脸,心中涌过一阵恶意。
这小子看起来就让人讨厌,或许是该送他去见曹操。
“是。
”曹丕带着哭腔说道:“家父不知天命,与大将军为敌,身死名灭。
小子不敢有怨,唯求大将军开恩,使小子能随侍家父于地下,同行于九泉路上,感念大将军恩德。
”
袁绍嘴角抽了抽。
“难得你一片孝心。
虽然有些可惜,却也不能让孟德失望。
”
曹丕还没反应过来,叩头谢恩。
曹洪、荀攸却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地,叩头请求。
“大将军,万万不可。
”
郭图也很意外,连忙起身。
“主公,这是何故?他只是一个孩子。
”
袁绍叹了一口气。
“公则,不是我要杀他,是孟德的遗愿如此。
仲简刚刚送来消息说,孟德赴死之前,说要让此子陪葬,否则对不住长子曹昂。
至于为什么……”
袁绍转头看看曹洪、荀攸。
“或许他们比我更明白吧。
”
曹洪、荀攸听了,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的遗言如此,他们能怎样?
至于和曹昂有什么关系,他们还真不清楚。
但仔细一想,仿佛又的确有深意。
宛城之战,十一岁的曹丕能乘马逃脱,已经成年的曹昂却因为让马给曹操,死在阵中,这多少有些诡异。
就像今天的乌巢之战一样,如果不是天意,只能说是有意为之。
从曹操的遗言来看,曹操应该知道点什么的,而且和曹丕有关。
虽然不敢相信,他们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袁绍自恃身份,不可能和一个孩子为敌,故意捏造曹操的遗言。
曹丕这时候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弄巧成拙,这下子非死不可了,顿时瘫在了地上。
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让自己陪葬?
袁绍挥了挥手,命人将曹丕拉出去。
片刻后,曹丕的首级送了进来,与曹操的首级摆在一起,仔细一看,面目竟有几分相似,连脸上的神情都如出一辙,充满不解,全是绝望。
父慈子孝。
——
袁绍出了大帐,来到贾诩面前,微微一笑。
“文和,何以姗姗来迟?”
在与曹操决战官渡之前,他曾派人去宛城劝降张绣。
张绣本来已经答应了,却被贾诩当众阻止,最后降了曹操。
更让袁绍生气的是,贾诩居然说他和袁术兄弟不和,难容天下国士。
现在看到贾诩归降,他心里别提多畅快了,比喝了几斤中山冬酿还要得劲。
贾诩不卑不亢。
“人算不如天算,天意在袁公,岂是边鄙之人能知。
”
袁绍心中一动,重新打量了贾诩一眼。
一句“边鄙之人”,让他意识贾诩与荀攸等人的不同。
这是一个凉州人,而凉州人的武力是任何人都不能漠视的。
当年就是因为轻信了董卓,这才导致整个计划崩盘,自己不得不逃出洛阳,来到冀州。
眼下中原可定,但凉州未平,迟早是他要面对的劲敌。
贾诩这样一个凉州谋士,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袁绍随即哈哈一笑,伸手轻拍贾诩的衣袖。
“既知天意,文和可愿为我效劳?”
“敢不从命。
”贾诩说着,招了招手,给身后的张绣使了个眼色。
张绣会意,上前一步,双手举过头顶,一拜到底。
“武威匹夫张绣,见过主公。
”
——
中午时分,袁熙起床。
小睡了半日后,体力恢复了不少。
他吃了一顿简单的饭菜。
就下令启程,赶往邺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淳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