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别胜新婚(1/3)
袁熙与甄宓温存了一会,说了些亲密话,感情迅速升温。
毕竟是年轻人,而且是成了亲的夫妻,本来也没什么隔阂。
小别胜新婚,反而更加热烈。
正准备宽衣解带,提前就寝之际,袁尚忽然来了,而且直入中庭。
正半推半就的甄宓面红耳赤,连忙起身,到后院去了。
袁熙本想收拾一下,转念一想,又放弃了,反而将敞开的衣襟拉得更开一些。
前倨而后恭,必有所图。
对袁尚这个因为一张俊脸而获宠的弟弟会想些什么,袁熙还是猜得出的。
不一会儿,袁尚拾阶登堂,来到袁熙面前,打量了袁熙一眼,眼中便闪过一丝不屑,随即又故意调笑道:“兄长,是我来得不巧,死罪,死罪。
”
袁熙站起身,一边整理衣襟一边说道:“显甫那么忙,有何吩咐,着人通报一声就是,何必亲自来。
兄长我承受不起啊。
”
袁尚尴尬地笑笑,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
“别的事也就罢了,这件事,我必须亲自来,好向兄长祝贺。
”
袁熙看了看,却没伸手。
“这是什么?”
“刚刚收到的战报,父亲夺取了曹操的营地,大获全胜,不日即将进兵许县。
天子派使者劳军,又命父亲上军功簿,嘉奖功臣,兄长守乌巢,斩曹操,杀许攸、乐进,功列第一,封侯必矣。
”
袁尚叹了一口气,看似羡慕,实际得意。
“兄长凭军功封侯,实在令人羡慕。
”
“运气而已,不足挂齿。
”袁熙淡淡地说了一句,接过文书看了起来。
“长兄显思这次也有战功,恐怕也要封侯了。
成年的弟兄三人中,就我最没用。
”袁尚面带微笑,看似自嘲,实则得意。
袁熙心里咯噔一下,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按理说,袁谭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父亲袁绍的爵位。
就算有战功,也不会轻易封侯。
这么做,自然是袁绍授意,暗示将来会以袁尚做继承人。
这么快就来了吗?
“显甫不必如此,以你的能力,若在官渡,立功封侯的未必就是我们了。
”袁熙将文书还给袁尚。
文书是写给袁尚的,不是给他的。
袁尚神情微滞,低头看看手中的文书,顺势掩去不悦。
袁熙这么说,自然是反对他继承父亲爵位的意思。
换在平时,他可能要拂袖而去了。
今日却不能如此,他奉母亲刘夫人之命,接受审配的建议,是来请袁熙赴宴,借此机会和袁熙拉近关系,至少要让袁谭觉得他和袁熙关系极好的,不能因小失大。
“兄长出镇幽州,很是辛苦,又立下如此大功,理当庆贺一番。
我这个做弟弟的不才,略备薄酒,召集冀州英俊,为兄长庆功,还望兄长赏脸。
”
袁熙还没开口,袁尚又道:“对了,嫂嫂的兄长也会来。
他最近在邺城访友,颇有名声,我与审治中商议,打算举他为茂才。
”
壁后,传来一声轻咳。
袁熙看了袁尚一眼,忍不住嘴角轻挑。
不得不说,这小子够大方,也会送礼。
举甄尧为茂才,这个礼算是送到了甄宓的心窝里,他想拒绝都难。
甄氏因为曾经依附王莽的原因,为冀州士人鄙夷,东京时间,除了甄宓的父亲甄逸做了一任上蔡令,在仕途上几乎颗粒无收,孝廉无缘,更别说茂才了。
甄尧出现在邺城,就是想借着甄宓嫁给他的机会,跻身冀州士林。
可惜,一直没什么效果。
中山甄氏支持袁绍的报酬,已经支付给甄宓的次兄甄俨,可惜他命不好,死得早。
只能说中山甄氏德薄,承受不起这样的名声,怨不得别人。
现在,袁尚主动提出要举甄尧为茂才,是甄宓无法拒绝的一份大礼,以至于甄宓生怕他拒绝,直接出声提醒了。
“显甫如此美意,却之不恭。
”袁熙拱手施礼。
“那为兄就领受了,有情后补。
”
袁尚如释重负,哈哈大笑,极力摆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与袁熙谈笑起来。
他最关心的就是乌巢之战,反复询问,从袁熙为何突然起意,要去官渡,一直问到袁熙回邺城。
袁熙早有准备,滴水不漏。
噩梦的事,除了他本人知道之外,只有别驾韩珩知道,他绝不会告诉第三个人。
一切都是巧合,我就是想念父兄,想念新婚妻子,这才找了个由头去官渡,来邺城。
袁尚没问出什么来,只好作罢,嘱咐袁熙准时赴宴,便先走了。
袁尚刚走,甄宓就从后面走了出来,扑入袁熙怀中,喜极而泣。
“多亏夫君,我中山甄氏终于可以出头了。
”